第147部分(第1/4 頁)
牧絞仔√崆儺�嗲��
往常來說,這首曲子通常會有主奏小提琴手——一般也是一場音樂會的小提琴首席,來擔任演奏。在小提琴協奏曲中,主奏小提琴手的地位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甚至在有些音樂會中,不需要指揮的控制,他們也能利用琴聲將整支樂曲表現得完美出眾。
而如今,再加上了艾伯克·多倫薩大師的指揮,這首《g大調》更是琴色唯美,動人心絃。
只聽在那熱烈輕快的小提琴合奏裡,雙簧管輕聲地吹奏著,調皮熱鬧。所有的絃樂器們都將自己最清亮美麗的音色演奏出來,匯聚成一股清澈亮麗的泉流。
在舞臺之上,只有坐在指揮台左側的青年並沒有演奏。作為樂團的首席,這首協奏曲的華彩部分自然是由戚暮來演奏,因此他在靜靜地等待,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旋律的到來,等待著……那最契合的一刻!
當所有的樂器們高昂地拉奏、吹響了某個熟悉的尾音時,戚暮倏地抬眸看向眼前的多倫薩先生,後者也微笑著給了他一個手勢,於是下一秒,清冽如溪水潺潺的琴聲陡然奏響!
在寫作這首《g大調》的時候,莫扎特深受法國浪漫主義的影響,將獨屬於這個唯美浪漫的國度的音色與情感加入到了自己的作品當中,使得整首曲子都彷彿洋溢著一股濃郁溫暖的氣息,彷彿春日花開、瀲灩爭芳。
而在那無數群芳爭豔的中央,獨有一道完美出色的琴聲,深深地打動人心。
那是一把修長美麗的小提琴,身姿曼妙、音色純正,空氣在她嬌俏的身軀中來回碰撞、最終透過細細的音孔,傳遞出世間最美好柔和的聲音。
舞臺下,很多樂評家們都輕輕頷首,在心中讀出了那個聲音:伊蒂絲。
是的,這把“伊蒂絲”早已隨著戚暮名傳四海的同時,在全球古典音樂界收穫了一大票的粉絲。或許在一開始,是戚暮的名字跟在“伊蒂絲”的身後,但是當這個青年越來越出色耀眼後,這兩個名字便無法分割地鑲嵌在了一起,成為他們最獨特的身份標識。
能夠擁有這把美麗的“伊蒂絲”,是這個青年的幸運;但是能夠擁有這樣一位出色優秀的主人,又何嘗不是“伊蒂絲”的榮幸?!
尤其是當這位主人用最嫻熟美妙的指法、最炫目耀眼的技巧,將無數動人娓娓的音符拉奏出來的時候,很多樂評家們都在心中無聲地感嘆:恐怕世界上,很難再找出幾個人能將伊蒂絲的美麗,展現得如此淋漓盡致!
而舞臺上,整首《g大調》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迴旋曲。
眾所周知,迴旋曲起源於歐洲古老的舞曲樣式,以重複某段旋律三遍以上而作為其特質。這首《g大調》的第三樂章便是一首十分出名的迴旋曲,無論是其歡快熱烈的音律,還是讓人心生雀躍的跳動感,都無愧於它“莫扎特最完美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的名號。
那琴聲歡快悠揚,從舞臺上傾瀉而來,將整個金色大廳渲染成一座快樂的舞池。
許多熟悉《g大調》的觀眾已經跟著這樣美麗的節奏,輕輕地在自己的座椅把手上敲打著節拍;而一些記者也是紛紛放下了自己手中的裝置,沉浸在了這樣一片愉悅的海洋中。
而在那人群之中,閔琛則是薄唇微勾,淡笑著看著那個坐在遠處的青年。
維愛的聲音真是一次比一次的動態活潑,所以說……這些都是你帶來的嗎?
……
一首熱烈激昂的《g大調》結束後,便是德彪西的《意象》、施特勞斯的《安娜波爾卡》……
直到最後一首所有人耳熟能詳的《花束圓舞曲》柔美溫和地結束時,全場爆發出了熱烈激昂的掌聲,所有觀眾都在用自己最真誠的謝意,期待著最後的安可曲的到來!
如果是維愛的新年音樂會,那麼所有人都能想象到他們的安可曲會是什麼,其中必不可少的自然是《藍色多瑙河》以及《拉德斯基進行曲》,至於還有可能再加入什麼曲子,無非也就是圓舞曲了。
但是在維愛的其他音樂會上,倒是很少會專門演奏這兩首曲子。就像是這場音樂會,他們便非常好奇這支頂尖出色的樂團,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一般而言,安可曲都只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高難度、高技巧的曲目,音律激昂熱烈,點燃全場的氣氛。而另一種則是較為舒緩動人的曲目,讓全場熱鬧的氛圍漸漸平息,結束整場音樂會。
可是不要說是那些知名的樂評家了,當聽到這麼一場主題溫暖柔和的音樂會後,所有的觀眾們都彷彿意識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