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頁)
奏,你還有樂團,你的耳朵裡還要聽到樂團的聲音。”
明明比戚暮還要大上幾歲,但是在這個青年的面前,王錚卻顯得有些稚嫩,當然他自己並沒有發現。聽了戚暮的話,他認真地點頭,原本因為緊張而有些蒼白的臉色此刻都被興奮給代替。
戚暮目送著他轉身走向了舞臺。
在與指揮握手以後,王錚便坐在了琴凳上,不過片刻,輕緩低柔的鋼琴聲便徐徐響起。第一樂章、第二樂章一直到最終結束,當最後一個尾音結束的時候,連祝文鈞都悄悄地鬆了口氣,而戚暮卻笑著點點頭,沒有說話。
王錚原本就有這個表演好的實力,只是有些人一旦出了點錯就會緊張,因此便更容易出錯。出錯、緊張、出錯、緊張……如此惡性迴圈下去,就更沒辦法走出怪圈。
眼看見王錚面色激動地走下舞臺來,戚暮笑著給對方一個擁抱,接著便深吸了一口氣,邁步、上場。
1200座的開放式音樂廳內,此刻坐了至少有1100人。舞臺位於座位席的中間,等於是被所有的聽眾團團包圍住了。聽眾們有的坐在二樓、有的坐在一樓,在這樣幾乎沒有死角的注視下,很多新人都會慌張。
只見在天花板的數十個照明燈的照射下,一個挺拔俊秀的青年笑著從舞臺的一側走上臺前。他伸手與祝文鈞握了握手,接著轉身向舞臺下的觀眾們鞠了一躬。
在1000多人的注視下,戚暮將小提琴架在了肩上,確認自己已經全部準備妥當。他剛打算轉首向祝文鈞示意可以開始了,一個抬眸,便眼尖地看見了那個正坐在第三排抬首望著自己的男人。
戚暮倏地一怔,既而莞爾,向對方送去一個微笑後,再轉頭向祝文鈞示意。
接著,一首歡快激昂的《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便倏地響起。
在正對著舞臺的第三排位置,丹尼爾正笑眯眯地盯著舞臺上的青年直瞧,即使是隔著一副鏡片,他那種彷彿要把對方拆皮剝骨、直接吞吃下肚的眼神也完全無法遮掩住。
尤其是在第一段的華彩結束時,戚暮完美地將小提琴的樂聲和巴松管嚴肅低沉的樂聲融合在一起後,連丹尼爾都忍不住地露出一抹笑容,在心裡給這個青年的潛力值再加上了一個等級。
這麼不錯的苗子啊,要是能把人提前簽到柏愛的旗下,那可真是太棒了啊!
而舞臺上,戚暮自然不知道在臺下竟然有一個人正在對自己……“虎視眈眈”。
他和祝文鈞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已經合奏過數十次《d大調》,無論是與樂團和合奏、還是自己的獨奏表演,戚暮都敢自信地說上一句不會出問題。
這既是對他自己的信心,也是對祝文鈞和s市交響樂團的信心。
當然,事情的發展也絕對不會讓他失望。從激烈愉悅的第一樂章,到第二樂章緩慢柔和的柔板,再過度到第三樂章如歌溫緩的行板,直到最後一個樂章快速激昂的快板。
整首長達20分鐘的《d大調》剛一結束,戚暮微微喘著氣、讓自己從那樣激烈的樂曲中緩過神來,但是還沒等他徹底放鬆下來,便聽到一道磁性低啞的男聲從臺下響起——
“bravo!”
接著,是從整個音樂廳四周匯聚過來的熱烈掌聲,幾乎要將天花板掀開。
也有聽眾詫異地看向那個喊出聲的男人,他們驚訝的不僅僅是一向沉默內斂的閔琛怎麼會突然這麼高調地支援一個新人,更為關鍵的是——
這個新人所演奏的曲目,正是閔琛自己的《d大調》!
演奏一首樂曲、能夠獲得作曲者的一聲“bravo”,這對於任何一個音樂家來說,都是無上的榮耀。
於是,場中注意到閔琛存在的人都不由更為鄭重地看向舞臺上的青年,想要看看他到底是什麼人物,能夠得到閔琛這樣高程度的讚美與欣賞。
而戚暮則全然沒有在意這些觀眾認真起來的目光,他轉首看向祝文鈞,兩人相視點頭。接著,祝文鈞抬起自己的指揮棒,來自長笛組的樂聲便悠悠響起。
對於很多華夏人而言,遠的來說,他們或許沒有聽過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沒有聽過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放近一些的,沒有聽過閔琛的任何一首曲子,但是——
《梁祝》,卻幾乎是每個華夏人都可以哼上幾句的。
甚至不只是在華夏,放在世界範圍內,這首《梁祝》也經常會在全球各大音樂廳響起,引起歐美人的共鳴。他們或許不明白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可是他們卻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