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頁)
但是誰叫有錢的是大爺呢。反正人家給錢了,說什麼就是什麼吧。
幾個打井工人心裡直嘀咕,但是手頭上的動作卻不慢,先把山頭斜坡剷平。然後按照方元的規劃,熟練的用磚石砌了一個八卦形狀的井臺。
大半個小時過去,方圓四五米左右大小的井臺就修好了,趁著水泥還沒幹透,方元連忙讓工人在井臺邊沿繪刻八卦符紋。
工人不懂八卦符紋不要緊,反正方元向熊貿借來一個羅盤,讓工人依葫蘆畫瓢就可以了。其實符紋就是一些長短不一的線條,這對於工人來說,簡直輕而易舉。
當然,方元也有幾分特別的要求,八卦符紋一致,但是排列的方位卻與羅盤有些區別,也就是乾坤坎艮離震巽澤的方位不同。
顧昌也有些懂行,乍看之下也有幾分驚奇:“方師傅,你這是在刻先天八卦?”
“沒錯。”方元點了點頭,隨口解釋道:“先天八卦是伏羲根據河圖洛書創立,屬於天道法則,而後天八卦是周文王的傑作,那是人道昌盛的象徵。”
“一般風水師使用的羅盤,大多數時候是與人息息相關,自然用後天八卦。不過我現在是在調節梳理地氣,還是用先天八卦比較妥當。”
方元笑道:“再說了,後天不足,只能靠先天彌補了。”
“很有道理。”顧昌連連點頭,深以為然。
片刻之後,八卦符紋繪刻好了,方元左右打量,也頗為滿意:“就這樣吧,等到地脈水氣奔湧出來,先天八卦受到刺ji自然運轉起來。之後你再求居士幫你在這裡修建一個聚攏生氣的亭子,把井臺籠罩起來。這方面居士比較擅長,求他準沒錯……”
“是是是……”顧昌銘記於心,打算回頭就去求古月居士。
“時候也差不多了。”與此同時,方元抬頭一看,只見空中驕陽似火,已經是中午時分,當下立即示意道:“可以鑽井了。”
“開工!”
一聲令下,自然有人抬來小型鑽井機擱到井臺中心,反正井臺修得足夠大,也不用擔心操縱不了機械。現在打井科技含量高多了,不像以前全憑手工挖掘,奮戰幾天才能挖一口井,甚至在一些缺水地區,挖幾個月都未必能夠打一口出水的井。
古代的時候,在西北地區,挖井人應該是備受尊敬的職業。飲水思源,喝水不忘掘井人,這肯定是從那裡傳揚起來的俗話。
泉州臨海,安溪本身又有江河環繞,水資源豐富,隨便在什麼地方一挖,只要運氣不是太差,應該都能挖出水來。所以打井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特別是到了現在,常人只要去買或租借一臺鑽井機,而且懂得操縱機器,肯定能夠順利打出一口井來。
幾個打井工人就是這樣的想法,在他們看來,這裡儘管是山上,但是四周青草比較繁茂,一看就知道地層有水。
“據我的經驗,平原地區五六米能見水,在山上要加一倍,最多十二米就能見水了。”一個滿臉風霜之se的中年工人,頗有把握道:“當然,為了穩妥起見,可以鑽十三米。”
“不管多少米,反正見水之後就先停下來。”方元強調道:“然後再根據我提供的資料,繼續往下鑽下去……”
所謂十二尺九寸六分,看起來十分精確,實際上也是一個虛數。畢竟古代的測試工具向來不標準,但是為了讓人不明覺厲,肯定故意說得非常精準。其實只要知道最大的數字就行,也就是十二尺,至於九寸六分什麼的,可以直接忽略不計。
以現代的標準計算,三尺有一米,十二尺就是四米。
在中年工人看來,打井見水已經可以了,還要往下鑽四米,簡直就是多此一舉。但是話又說回來,在山上打井,鑽深一些也有保障,起碼出水較多……
帶著這樣的想法,中年工人也沒有什麼異議,立即操縱機器開始鑽井。
嗚嗚嗚,均衡的馬達聲響起,鑽井機也開始了工作,鑽頭直接深入泥層之中,片刻之後就有泥漿流了出來。
中年工人觀察泥漿情況之後,立即笑道:“這裡的泥土鬆軟,又沒有什麼渣石,很容易打孔。最多十分鐘左右,就可以打好井了。”
“我們不需要速度,只要符合我們的要求……”顧昌沉聲道,其實心裡卻有幾分惋惜,畢竟這個結xue地點,儘管不算大富大貴的yin宅福址,但是也算一塊不錯的好地。要是把人安葬在其中,子孫後代應該能夠小富安康吧?
這個念頭閃過,顧昌忍不住自嘲一笑,覺得自己真是胡思亂想,如果樓盤煞氣的問題沒有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