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2。'內“盍”外“勹”'(e4)葉:'內“盍”外“勹”'彩的花葉,'內“盍”外“勹”'彩是婦女的髮飾。
3。鬢唇:鬢邊。
4。珠壓:謂珠按其上,使不讓風吹起,故下雲“穩稱身”。
5。腰'衤及'(jie4):這裡作腰帶解。
6。飛'革空'(kong4):騎著快馬飛馳。'革空',有嚼口的馬絡頭。
7。後來鞍馬:指楊國忠,卻故意不在這裡明說。
8。逡(qun1)巡:原意為欲進不進,這裡是顧盼自得的意思。
9。“楊花”句:舊注以為指楊國忠與虢國夫人的曖昧關係,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楊白花私通事,因太后曾作“楊花飄蕩落南家”,及“願銜楊花入窠裡”詩句。後人有“楊花入水化為浮萍”之說,又暗合諸楊之姓及兄妹醜行。
10。青鳥:神話中鳥名,西王母使者。相傳西王母將見漢武帝時,先有青鳥飛集殿前(見《漢武故事》)。後常被用作男女之間的信使。紅巾,婦女所用的紅帕,這裡是說使者在暗遞訊息。
【賞析】:
這首詩是諷刺楊氏國戚之奢侈淫亂,側面反映了玄宗的昏庸和朝政的腐敗。揭露了在天寶年後期,玄宗過分寵幸楊貴妃姊妹,任用奸相李林甫、楊國忠,政治上腐敗史實。全詩語言極鋪排,富麗華美中蘊含清剛之氣。諷刺的語言沒有詩中刻意體現,而是透過場面和細節的描寫自然流露出來。在維妙維肖的描摹中,隱含犀利的匕首,譏諷入木三分。
�
哀江頭
七言樂府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
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
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裡第一人,
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
白馬嚼齧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
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
血汙遊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
去住彼此無訊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
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註解】:
1。江頭宮殿:《杜臆》雲:“曲江,帝妃遊幸之所,故有宮殿。”後來毀壞了,所以到唐文宗時,讀了杜甫這首詩,“乃知天寶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宮臺殿,百司署,思復昇平故事,故為樓殿以壯之。”(《舊唐書·文宗紀》)
2。霓旌:皇帝儀仗中一種旌旗,綴有五色羽毛,望之如虹霓。南苑,即芙蓉苑,因在曲江東南,故名。
3。昭陽殿:漢成帝時宮殿,趙飛燕姊妹所居,唐人詩中多以趙飛燕喻楊貴妃。
4。第一人:最得寵的人。
5。同輦(nian3):輦,皇帝乘坐的御車。
6。齧(nie4):咬,銜。
7。勒:馬銜的嚼口。
8。“清渭”兩句:馬嵬南濱渭水,是楊貴妃死處,劍閣在蜀,是玄宗入蜀所經。借喻兩人一生一死,了無訊息。劍閣,注見卷三《長恨歌》。去住,去指唐玄宗,住指楊貴妃,意即死生。
9。淚沾臆(yi4):淚沾胸前。
【賞析】: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祿山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虜至長安。次年寫此詩。詩旨在哀悼貴妃之死。因不敢直言,故借當年行幸江頭以為題。全詩以“哀”字為核心。開篇第一句“吞聲哭”,即用悲哀的氣氛籠罩了全篇,接著寫春日潛行是哀,睹物傷懷還是哀,最後不辨南北更是極度悲哀的表現。“哀”字為題,以“哀”統領全面,籠罩全篇,沉鬱頓挫,意境深遠。全詩的這種“哀”情,是複雜的,深沉的。詩人在表達出真誠的愛國激情的同時,也流露了對蒙難君王的傷悼。因此,我們說全詩是對國破家亡的深切巨慟、是李唐盛世的輓歌,也是國勢衰微的悲歌。詩的結構波折跌宕,迂曲有致。以“哀”起寫,事事是哀。哀極生樂,寫李、楊極度佚樂生活;又樂極生悲,把亡國的哀慟推向高潮。這種由眼前到回憶,由回憶到現實的過程描述,給人造成一種波瀾起伏,迂曲難伸,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