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5 頁)
。
5。仙桃:傳說西王母曾以仙桃贈漢武帝,稱此桃三千年才結實。
6。“童顏”兩句:意謂如果仙酒真能使容顏不老,那就不惜一醉。流霞,仙酒名。李商隱《武夷山詩》:“只得流霞酒一杯。”這裡也指醉顏。
【賞析】:
詩以隱士身分而宴於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駐顏、流霞等術語和運用青鳥、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賦予遊仙韻味,流露了向道之意,色彩濃麗,格調輕快俊誦。
�
歲暮歸南山
五言律詩
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
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
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
松月夜窗虛。
【註解】:
1。北闕:《漢書·高帝紀》注:“尚書奏事,渴見之徒,皆詣北闕。”
2。敝廬:破敗的家園。
3。“青陽”句:意謂新春將到,逼得舊年除去,青陽,指春天。
4。虛:空寂。
【賞析】:
此詩系詩人歸隱之作,詩中以自怨自艾的語氣抒發了現狀的不滿情緒。起首二句記事,敘述停止追求仕進,歸隱南山;三、四句說理,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寫景,自嘆虛度年華,壯志難酬;這兩句詩中的“催”、“逼”二字十分準確傳神地表現出作者的焦慮緊迫,兩句闡發愁寂空虛之情。全詩語言豐富,層層輾轉反覆,風格悠遠深厚,讀來韻味無窮。吳汝綸評此詩三四句說:“怨詞也,而出之以婉曲。”
�
過故人莊
五言律詩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註解】:
1。具:備辦。
2。雞黍:論語中記荷'艹條'丈人招待子路,“殺雞為黍而食之。”後來便用“雞黍”指招待客的飯菜。
3。合:環繞。
4。過:拜訪。
5。場圃:農家的小院。
6。就:赴。這裡指欣賞的意思。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以質樸平淡的文字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詩中大環境是青山綠樹,小環境是場圃田家;食的是雞黍,飲的是醇酒,主人是淳樸的田夫,客人是淡泊的隱士,談的不是爭名求利,而是採桑種麻。這一切都是非常的真實,充溢著濃濃的詩意。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
�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五言律詩
孟浩然
一丘嘗欲臥,
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願,
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
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
聞蟬但益悲。
【註解】:
1。秦中:指唐代京都長安。
2。三徑:王莽專權時,兗州刺史蔣詡辭官回鄉,於院中闢三徑,唯與求仲、羊仲來往。晉陶淵明曾渭高朋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後多以三徑指退居家園。
3。北土:指長安。
4。東林:指廬山東林寺,為東晉高僧慧遠所居。慧遠與陶潛友善,此處以遠上人比慧遠,亦有以陶潛自比之意。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是作者在長安落第之後寫的,寄給名叫遠的僧人,報告客居逢秋的苦情,訴說欲隱無處,欲仕非願,進退兩難之苦。詩充滿了失意、悲哀與追求歸隱的情緒。詩的特點在於直抒胸臆。第一聯用“一丘”、“三丘”的典故,寫自己之所欲,但苦於“無資”,想從仕,又非所願,所以第二聯於是記懷“東林”“我師”。第三聯道出歸隱實非發自內心的本來願望。壯志不能實現,自然就衰頹,在末聯裡詩人於是對涼風、聞蟬聲,就要“益悲”了。這種不加潤色的白描手法,抒發了內心悲苦,讀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