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5 頁)
江蘇南京。
2。初肅:萬物剛開始凋落消殘。肅,是秋氣,肅殺之氣。
3。征帆去棹:指來往船隻。
4。彩舟:指遊艇畫船。
5。雲淡:天晴雲薄,指綵船彷彿從薄雲中駛過。
6。門外樓頭:指六朝末代皇帝陳後主被俘之事,語出杜牧《臺城曲》。
7。“至今”三句:直到如今,那班歌女還時常在唱亡國之音的歌曲。
【賞析】:
這首詞是詞人罷相退居金陵時所作,當時國內矛盾激化,國外西夏和遼構成強大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登高臨遠,俯仰古今,抑制不住身世家國之感,悲憤激烈之懷,抒發了對現實政治的感慨,形成了此詞憂憤深沉、悲壯感愴的風格。上片著重寫景,下片懷古。這首詞辭語精煉,結構嚴密,在詞的發展史上,這首詞開了清雄豪邁蘇辛詞派的先聲。
*漁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橋千嶂抱,
柔藍一水縈花草。
茅屋數間窗窈窕。
塵不到,
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
倚眠似聽朝雞早。
忽憶故人今總老。
貪夢好,
茫然忘了邯鄲道。
【註解】:
1。柔藍:通揉藍,古代揉取藍草之汁不染料,故稱,此喻溪水之清澈。
2。窈窕:幽深。
3。邯鄲道:唐人小說《枕中記》寫盧生在邯鄲旅舍晝眠入夢,歷盡榮華富貴。醒時,主人炊黃梁猶未熟。後人遂以此事喻榮華富貴的虛幻。
【賞析】:
這首詞是寫退居鐘山時的閒適心情。上片寫周圍環境:群山擁抱,一水環繞,平岸小橋,數椽草屋。下片著重寫當時生活:午睡醒來,鳥鳴雀噪,詞人倚枕而聽,彷彿晨雞啼唱。結尾處以“邯鄲道”故事,隱喻昔日政治上遭遇的挫折,不過人生道路上的虛幻,從此詞可以看出作者退出政治漩渦後的心境。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咱(今江西撫州人),出身於儒學仕宦之家,表少年時代隨父宦遊四方,對社會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慶曆二年中進士後,出任江、浙州縣官十餘年。神宗朝兩度任相,實行變法。晚年退居江陵。卒諡文。他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傑出的文學家,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風完全擺脫了晚唐五代綺靡華豔的影響,寫景抒情均能出自內心所感,風骨清肅,感慨深沉,音調高昂,境界闊大。他的著作大多散佚,現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和若干零散篇章。
*清平樂*
王安國
留春不住,
費盡鶯兒語。
滿地殘紅宮錦汙,
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
曉來思繞天涯。
不肯畫堂朱戶,
春風自在楊花。
【註解】:
1。宮錦:宮中錦繡,比喻落花。
2。小憐:泛指歌女。
【賞析】:
這首詞是寫惜春之情。上片四句是用捲簾法寫的,著重寫景,頭兩句以鶯語留春,景中寓情,足見構思之妙。“滿地”兩句寫落紅滿地,似宮錦之被沾汙,憐惜之情,流於言外。下片則重在抒情。“曉來”從五代《虞美人》詞化出,暗喻自己宦遊在外。此詞可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所以清人譚獻評雲:“結尾品格自高。”(《譚評詞辨》)
*減字木蘭花*
王安國
畫橋流水,
雨溼落紅飛不起。
月破黃昏,
簾裡餘香馬上聞。
徘徊不語,
今夜夢魂何處去?
不似垂楊,
猶解飛花入洞房。
【註解】:
落紅:即落花。
【賞析】:
這是一首傷別詞。上片寫男方別後的思戀情意。畫橋流水,雨溼落花,皆是馬上所見。觸景傷情,不覺勾起對簾中人的懷念。下片寫女方的深閨幽怨。結尾兩句,因物寄怨,抒寫離情。全詞造語工麗,蘊含不盡之意。
*鷓鴣天*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