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5 頁)
言輕快,形象鮮明。黃'上“曰”下“升”'稱其詞“天資曠遠,有神仙風致”。
*好事近*
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
醒醉更無時節。
活計綠蓑青笠,
慣披霜衝雪。
晚來風定釣絲閒,
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
看孤鴻明滅。
【註解】:
紅塵:塵世,這裡指官場。
【賞析】:
這首詞是寫詞人離開朝廷退居江南過著漁父生活的小令。上片寫自己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寫漁父超脫紅塵,醒醉無時。下片寫漁民翁的詩意。詞中瀟灑的漁父形象實際就是作者晚年生活的寫照。梁啟超評雲:“飄飄有出塵感,讀之令人意境翛遠。”
*鷓鴣天*
周紫芝
一點殘紅欲盡時,
乍涼秋氣滿屏幃。
梧桐葉上三更雨,
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寶瑟,撥金猊,
那時同唱鷓鴣詞。
如今風雨西樓夜,
不聽清歌也淚垂。
【註解】:
金猊(ni2):獅子形銅香爐。猊,狻猊,即獅子。
【賞析】:
此為秋夜懷人之作。開首以殘燈欲盡,寒氣襲人點明環境之淒涼。下闋承“別離”意脈,憶想當年寶瑟輕調、爐香緩撥、同唱《鷓鴣詞》的歡快情景。這首詞迴環婉曲,情景相生,而吐語天成,毫無著力痕跡。
周紫芝
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屬安徽)人,成名甚晚,紹興中始登進士。其詞學晏、歐、柳、秦,造語極聰俊自然,為南渡前後的巨手。高宗紹興十七年,為樞密院編修官。有《竹坡詩話》。其詞集名《竹坡詞》,凡三卷,有《宋六十家詞》本。
*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遊絲,人如飛絮。
淚珠閣定空相覷。
一溪煙柳萬絲垂,
無因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
草迷煙渚。
如今已是愁無數。
明朝且做莫思量,
如何過得今宵去。
【註解】:
1。覷:細看。指離別前兩人眼中含淚空自對面相看。
2。無因:沒有法子。
3。渚:水中小洲。
【賞析】:
這首詞抒寫離情別緒。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情似遊絲,淚眼相覷。一溪煙柳,難系蘭舟。寫盡了離別況味。下片寫別後相思之苦。愁緒無數,無法排遣。全詞悽迷哀婉,愁思無限。
*眼兒媚*
趙佶
玉京曾憶昔繁華,
萬里帝王家。
瓊林玉殿,朝暄弦管,
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
春夢繞胡沙。
家山何處?
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註解】:
玉京:指汴京。
【賞析】:
這首詞作於被擄之後,吐訴了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國之思。上片追憶當年京城的繁華歌舞昇平。下片抒寫被囚居的悽苦。全詞采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在今昔盛衰的情境裡,對亡國之痛發出了深切的悲嘆。
趙佶
(1082…1135),即宋徽宗。在位25年。靖康二年,金人陷汴京,他與欽宗和宮室多人被擄北去,過了九年的俘虜生活而死去。他的詩、詞、畫都有名,又通音律。有《宋徽宗詞》。
*燕山亭*
趙佶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
淡著燕脂勻注。
新樣靚妝,豔溢香融,
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
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問院落悽苦,
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
這雙燕,
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
萬水千山,
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
除夢裡、有時曾去。
無據。
和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