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3 頁)
緊要的細節。九方皋真正是相馬的天才,遠遠超過了我。”
秦穆公聽了伯樂的話,將信將疑,把九方皋相中的馬取回來一試,果然是天下無雙的千里馬。
世界上的事物豐富多彩,又以各自不同的面目紛繁呈現在世人面前。人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應該分清主次,從複雜的現象中抓住本質。比如在相馬的過程中,相馬者最關心的應該是馬的奔跑速度、耐力是否突出,而其毛色、公母這些表面的現象,雖然往往最先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卻屬於次要的因素,並不是千里馬的決定因素。九方皋正是抓住了千里馬的本質特徵忽視次要因素,確實是相馬的高手。
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去粗取精,抓住表現事物本質特徵的主要矛盾來認識事物。若只停留在表面,往往容易拘泥於形式,無法發現事物的本質。這是認識事物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我們在觀察活動中要注意的。
第48節:撥開假象法
(29)周公、王莽的忠與奸……撥開假象法
周公是西周的開國功臣,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病危時,周公曾向天祈禱,請求代替周武王去死。事後,史官將周公所寫的祈禱書裝進了金屬匣子裡。周武王去世時,即委託周公輔助年幼的周成王總理朝政。周公在輔助周成王執政期間,制禮作樂,開疆拓土,建立了不朽的功業。但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卻對周公的行為產生懷疑,認為周公有篡奪王位的嫌疑,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盲目附和,一時流言四起,年幼的周成王也對周公產生了懷疑。後來有一次天降大風雨,把王室裝檔案的金屬匣子吹開,露出了以前周公所寫的請求代替周武王去死的祈禱書,周成王這才相信周公是忠臣。
王莽是漢元帝皇后的侄子,在當時,他的家世顯赫,叔伯、兄弟、子侄中被封為公、侯的有幾十個,大多依權仗勢,驕奢淫逸。王莽和他的那些親屬大不相同,能夠刻苦自勵,自己及家人生活十分樸素,卻廣泛交接賢良,扶危濟貧。而且,王莽的官做得越大,行事越謹慎,對待自己的家人管教得也更嚴,對待有才有德的賢良之士也越謙恭。王莽的這些道德行為為他博取了極大的名聲。由於得到皇帝及士大夫們的讚賞,王莽的官階越來越高,從大司馬、安漢公一直做到“攝皇帝”,即代理皇帝,這已經是一個臣子所能達到的空前絕後的禮遇了。但王莽還不滿足,最終還是以自己的“新朝”取代了漢王朝,做了皇帝。這對於漢王朝的帝位,無異於滅頂之災。可是,當王莽謙恭下士的時候,誰會想到他後來的背逆行為呢?
難怪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吟詩感嘆:“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在人類所要觀察和認識的事物中,最複雜最難認識的當屬人類自己。我們很容易犯片面性的錯誤,更容易被人為製造的假象所迷惑。
人們在觀察和認識事物時,要對其進行長期、全面的綜合考察,而不能被一時一地的假象所迷惑。事物是不斷變化的,往往需要不斷地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地進行觀察,才能觀察和認識到事物的本質。
(30)“無稽之言勿信”……質疑法
明代氣學著名代表人物王廷相生活的時代,社會上流傳一種說法,說春天的雪花是五瓣的,不像冬天的雪花是六瓣的。由於這是前代儒者的說法,大家都深信不疑。但是,王廷相卻在實際考察中發現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他說:“人們都說春天的雪花是五瓣的。我是北方人,每遇到春天下雪時,都用衣袖接住雪花檢視,發現春天的雪花和冬天的雪花一樣都是六瓣的。但大家都把前代儒者的話當做真理,以訛傳訛,錯了很久。”
《詩經·小雅·小宛》中說:“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螟蛉是桑葉上的一種綠色小青蟲,蜾蠃是一種寄生蜂,俗名土蜂。朱熹在《詩經集傳》中解釋說:“土蜂取來青蟲的幼子放到樹洞中,七天之後,青蟲的幼子就變化成為蜾蠃的幼子了。”大家對朱熹的這一解釋深信不疑,但是王廷相卻不以為然,他在考察中發現:“我在鄉里居住時,年年取土蜂的巢穴觀察,發現土蜂每做好一個洞穴,就先生下一個幼子在裡面,然後捉一些桑葉上的青蟲和草地上的花蜘蛛來填滿巢穴,幾天後,土蜂的幼子出生了,先後吃掉那些青蟲和花蜘蛛,長成一個蛹,幾日後又由蛹蛻變為土蜂。年年考察,年年如此。可見包括大家朱熹在內的前人往往不認真觀物,以訛傳訛,他們這些沒有經過實際驗證的無稽之言實在不可信。”原來並不是青蟲的幼子變成了土蜂,而是土蜂的幼子將青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