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2/4 頁)
陶甘,你已讀完了梅亮的全部案卷,他的死訊是今天中午才知道的啊!”
“老爺,一個月之前我便讀完了梅氏一族的全部宗卷材料。這兩三個月來我陸續在唸關中最著名望的幾個世族大家的宗卷,我對他們的世系淵源、食邑隸籍、爵秩予奪、婚媾狀況、人丁宗脈一應資料甚感興趣,每一宗族都有厚厚十幾札,秉燭一夜也未必能讀完一札。我讀它們正可作為消磨長夜的最佳樂事。”
狄公以讚賞的目光看著陶甘,嘆息一聲說道:“梅家這一消亡,京師閥閱世族便只剩下葉和何兩家了。”
陶甘點了點頭:“一百年前梅、葉、何三家統治著這關中京畿一帶,三家勢力消長,軒輊低昂,互為牽制。及至國朝承運立祚,這三家雖都削了爵位,奪了食邑卻依舊鐘鳴鼎食,保留著古舊的傳統和家法,彷彿仍是縉紳簪纓一般。”
狄公點頭,慢慢捋著頷下一把美髯。說:“他們生活在回憶裡,處處以自己的姓氏世家為榮耀,傲視庶族新貴。他們甚至將我們的聖上都視為寒族客家,唯有他們有數幾宗巨族乃所謂是天帝貴胄。他們彼此間還頑固地使用已被褫奪的官秩爵銜,他們編纂世族譜碟,嚴格限制族外婚媾,儼然自以為高人一等:卑視萬物。”
陶甘說:“他們有意無視目前,妄自尊大,把自己隔絕在一個陳腐的小天地裡。他們的宅第又多在長安舊城。不過梅長官卻是個例外。他脫穎出拔,與舊世家的人物多有齦齬不合,且急公好義,慎言敏行,端的是個大學之道的新民。只是葉、何兩家依舊故我,與當今時尚判若水火。”
喬泰道:“舊城裡的人將梅亮之死看作不祥之兆,一首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的童謠預示了梅、葉、何三家的氣運已到盡頭,彷彿是天意如此。”
狄公說:“從古時候起,一些童謠便含有神秘的力量。人們說是天上熒惑星化為小兒口預言禍福,而到頭來又往往應驗,真是讖緯扶鸞一般。來無影蹤,勢如野火,不可止遏。喬泰,那童謠是如何說的?”
喬泰答言:“我聽得是如此幾句:
梅、葉、何,
關中侯。
失其床,
失其目,
失其頭,
白日悠悠不得壽。
——梅長官從樓上摔下樓梯,頭破身亡,正應在‘失其頭’上。”
狄公道:“目下時疫流行,聖駕西幸,人心惶恐,國步維艱。歹徒賊盜必然蠢蠢欲動,好惡之徒又乘火打劫。他們也會編造些流言、童謠之類的來蠱惑視聽,挑動釁端。
你們須得十分小心,處處留意,晝夜巡值,不可怠忽,以防意外。”
“老爺,我與馬榮已作了萬無一失的準備,即使發生意外事端,亦可及時消餌於初發之際。儘管我們不得已分找出許多兵士用於火化屍體和守衛京師各衙門、王府、官商人家的空宅。我們還……”
狄公打斷了喬泰的話頭:“聽!外面還有街頭賣唱的?”
一個女子顫抖的、淒涼的歌音從街頭飄來,還伴有樂器的彈奏,隱約聽得唱詞是:
月兒彎彎掛天上,
姐兒不眠倚繡幌,
手把簾鈞心不忍,
如何拂了一地霜?
做個夢兒到遠方。
心兒纏綿意謗徨。
秋鳳忽起動房櫳,
突然一聲恐怖的尖叫,歌聲停止了。
狄公一揮手,喬泰急忙奔出內衙。
第三章
兩個穿黑袍褂戴黑帽兜的收屍人正截住那賣唱的年輕女子胡纏。幽暗的街上突然出現一個身穿天藍長褂的體面大官人,兩個歹徒趕緊拔腿便跑。
賣唱的女子走到那大官人前深深道個萬福,說道:“多謝貴相公措救,小女子施禮了。”
那大官人身子瘦小,乾癟的臉上浮起淺淺的笑容,下顎一撮山羊鬍子烏黑髮亮。
“小娘子,莫驚惶。我姓盧,是一個大夫。那兩個歹徒都已逃走。我見到其中一個已經染上時疫,一張可怕的臉上盡是泡疹,”
女子穿一件寬領敞口的緋紅色繡花綢衫,下著玄色百襉長裙,手上擎一柄月琴。
“盧大夫,這裡是官府衙門的牆外,竟還有如此大膽的好邪之徒!”
“不敢動問小娘子青春多少,猜來正是二八妙齡吧?長得恁的標緻。”盧大夫將身子挨近了那女子,嬉笑著說道:
“讓我陪送你回去吧!宅上在城裡哪廂?小娘子不嫌棄莫若去舍下稍事休歇。”說著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