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感覺不妙。
“既是這裡離清川鎮不遠,煩各位將我抬到鎮上的青鳥客店,銀子少不了你們。”狄公只覺身子沉重,忐忑不安。
“先生自重。小人們奉命行事,不敢造次。”說著一聲唿哨把六個轎伕抬起空轎如箭離弦一般去了。
第七章
狄公站在山風中呆呆發愣,他想如果有人要謀害他,只需這裡佈下幾個弓弩手便行,他倘要逃進松林躲藏,必然被繩索絆倒活捉。——生死進退,只有天意了。想到此,索性慢吞吞摸進松林,找一處舒適的草茵歇歇腳。
忽然松林間見有一個黑影移動,接看又聽到樹枝折斷的聲音。狄公倚在一株大黑松後仔細看覷動靜,那黑影愈來愈大,待再定睛一看,卻原來是一匹老青驢在悠悠然吃草。
狄公朝老青驢走去.仰面一株虯松下靠著一對柺杖,葫蘆先生正坐松林邊一塊大青石上打盹,腳邊放著他的那個葫蘆。狄公又驚又喜,正待上前拜揖,葫蘆先生張開了眼睛:“大夫,這夜間漆黑地來這樹林裡作甚?”
“我貪圖乘涼,一時忘情竟迷了道。”
“你的劍呢?”
“夜間乘月閒步,要劍何用?”
葫蘆先生嗤了一聲,道:“老朽再為你引路吧。你追隨我的青驢後面慢慢行來。”說著收起柺杖爬上了驢背。
狄公喜出望外,心中一塊大石落地。與葫蘆先生這樣有人望的長者同行,歹徒恐怕不會貿然來犯。
兩人走了一陣,狄公微微一笑道:“葫蘆先生,你我莫非緣法相投,這藥葫蘆將我們系作一處了。”
“大夫俗緣未盡,恐還有三災六難的磨鍊哩。老朽無端撞著,也算是造化。小心前面有人!”
話未落音,松林間閃出三個大漢攔住去路。為首的一個一手執利刃,另一手上前牽著青驢的韁繩,大聲喝道:“三條老驢慢行!”
狄公怒起,剛待要上前廝鬥,忽覺腰後一陣尖痛,一柄利劍已挑破他的衣袍:“休得妄動。”——第四個歹徒不知哪裡竄出,竟伏在背後制服了他。
四個歹徒押著狄公和葫蘆先生岔入一條狹窄的山道,繞著松林邊沿,來到一幢荒廢的庫房。
狄公和葫蘆先生被喝令坐在一條長凳上。狄公怒目圓睜,苦於手中無寸刃;葫蘆先生垂頭坐著,兩支柺杖夾在雙腿間,神色木然地聽任歹徒們擺佈。只見為首的那個歹徒嘿嘿一笑,用手指試了試刀刃,開言道:“你兩個聽了,頃刻之間你們便作這刀下之鬼。你我昔日無怨,今日無仇,皆為受人銀子,不敢不遵命行事。明日到了陰間,千萬莫去閻王爺前告我們。”
狄公自忖必死,浩嘆連連,閉目引頸,不再言語。那葫蘆先生卻開口問道:“只不知你們數個受何人指使,貪昧錢銀,害我性命。吐個名兒來聽了,死也眼闔,他日化冤魂也不纏你們數個。”
那為首的叱道:“老賊奴,休得羅唣!臨到死前還不自揣,問東問西,卻管人家姓氏作甚?只記住明年今日是你們的忌辰便是。”
葫蘆先生淡淡一笑:“貧道還有一言相問,也好死得明白。不知數位是與我有仇,還是專一對付這位大夫?”
賊首喝罵:“委屈你這條老狗陪殉了他,還不謝恩?”
葫蘆先生驚問:“後面是誰來了?”
賊首愕然回頭,說時遲,那時快,只見葫蘆先生從腿間掣出一條柺杖一抖,墓地射出一束寒光。原來那是一柄帶鞘的尖劍,竹鞘墜地,劍刃已刺入那賊首的喉嚨。賊首大叫一聲,仰面跌倒。狄公猛醒過來,眼尖手快,向前搶過他手中的闊刀便舞向那三個歹徒。葫蘆先生已抖出了另一柄劍,雙劍如皎龍出雲,青光抖擻。那三個歹徒早嚇得面面相覷,腿腳麻軟,待要回手,哪可抵擋?只幾個回合便—一被刺倒在地。
狄公上前一腳踏了一個在血泊中掙扎的歹徒肚子,厲聲喝問:“快說:爾等究竟是哪個主兒派來?”
那歹徒翻了一下白眼,吐出一大口血,歪頭死了。再看那三個,早已沒了氣,不覺生憾,只恨心粗魯莽,沒留下一個活口好到軍寨對證。
狄公看那葫蘆先生時,只見他早已收了雙劍,仍是拄著一對柺杖坐在條凳上。趕忙上前作揖,道:“不意葫蘆先生有此絕招,好叫我開眼。今日之事,若不是先生,真可是做了屈死之鬼。”
葫蘆先生道:“你去庫房門外看看,還有什麼動靜。這裡究竟是何處,老朽可從來不曾到過。”
狄公走出庫房,見慘淡的月光下,一片荒涼的河灘,沿河灘的碼頭邊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