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1/4 頁)
狄公趕忙謝恩,站起,雷太監已靠在椅背上閉起了眼睛。
胖太監引狄公曲折回到金玉橋下,對那姑娘唱道:“姑娘換轎,引梁大夫進內宮。”
姑娘和狄公分坐了兩頂黃綾紫蓋的輕便小轎,抬過了鑿龍雕鳳、嵌以金飾的金玉橋,逶迤向綠波盡頭的一幢玲瓏別緻的宮殿而來。
宮殿前早有宮娥侍婢執燈候等,姑娘捲起轎簾指揮小轎拐入翠篁叢中一扇角門。角門內兩行紗燈排列,照耀如白日一般,八名官娥拱立而待。姑娘引狄公下得轎來,穿廊過軒,轉彎抹角.急步徑向內廳而去。不一刻來到一間陳設古雅,香氣濃烈的臥房,臥房後壁垂下一繹色帳幃遮了牙床。牙床前沿安放著一隻瓷鼓,權作坐凳。
“母親,梁大夫到了。”姑娘指示狄公在牙床前的瓷鼓坐下。
帳幃微微一掀動,伸出一條圓潤的手腕,腕上戴著一隻純白玉手鐲。狄公剛待要伸兩個手指去切脈,只見那手腕縮了回去,按了按牙床壁的一個機關,床壁的鏡架頓時移動起來,床後露出一扇暗門。
“快快進去!”一個老婦人的聲音。
狄公驚愕萬分,不及思索,急忙鑽入暗門,背後忽聽得“啪”的一聲,暗門關合。眼前慢慢閃出一線燈光,十來步外便是一金碧輝煌的殿堂。殿堂中一個美貌絕倫的少女正坐著閱讀一冊書,端莊華貴,光豔照人。狄公心想,那女子必是三公主了,忙上前一步跪下連連叩頭,不敢仰視。
“狄仁傑平身。此時此地,情勢危急,謹兔了一應褥禮。今日召你來,但有一事相求。此事我身家性命所繫,望狄卿邑勉從命,拔我於水火之中。”
狄公大驚,抬眼仰視三公主,慢慢站起。見三公主,春山晴澹,秋水凝愁,容貌籠罩著一重陰雲。
(澹:此處讀‘旦’——華生工作室注)
“公主殿下有何咐託,亟盼垂示,臣狄仁傑雖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狄卿坐了,讓我細說詳裡。兩天前午夜,我在宮中閣樓外的涼亭裡賞月。那涼亭下便是大清川,月映水中,銀波粼粼,最是天上人間第一等美景。涼亭在離河面十丈來高的宮牆一角。
“因為貪看月色,幾次欲伸頭出亭往外眺望,便將脖頸上戴的玉珠串摘下放在涼亭外的茶几上。誰知一轉眼間便丟失了。狄卿應知。那玉珠串系父皇所賜,珍愛異常,早先原是波斯國王進貢之物,由八十四顆晶瑩剔透、大小勻稱均一的玉珠串綴而成,其價無比。”
狄公望了一眼三公主,問道:“公主殿下為何要將玉珠串從脖項上解下?”
三公主答曰:“一次我伸頭眺望亭外景色時,不慎將一金耳墜掉入河中。從此小心翼翼,每逢賞月便預先將玉珠串摘下。誰知今番竟不翼而飛,想來是被人偷去了。”
“不知公主在宮內嚴密搜查過沒有?”狄公又問。
當夜即將內宮傳應的太監、宮娥全數搜查遍了,並不見玉珠串的蹤影。我思量來這玉珠串必是被宮外之人盜去無疑,歹徒應是冒死駕舟而來,隱匿於宮牆下陰蔽處,乘午夜巡丁不備,攀宮牆而上,窺伺我在涼亭內賞月不察覺時,大膽行竊而去。——今日招卿來,便是抱佛腳,望卿使出手段,暗中查訪,拿獲歹人,追出原物,以解我眉睫之急。”
狄公沉吟片刻,乃道:“公主殿下,此事做得無頭無尾,不留影跡,必是樑上高手無疑。待微臣從容留之,慢慢訪拿。千方不可驟然聲張,反誤大局。”
三公主蹙眉道:“狄卿不知,為賀父皇壽誕,後日我即要啟程趕赴京師。這兩日裡倘若查緝不出玉珠串,壽誕之日父皇問及,我何以口答?拜壽之禮儀,照例須佩戴玉珠串。故爾心急如焚。”
狄公暗暗吃驚,果不出所料,好一副千斤重擔。
三公主又道:“此事望狄卿暗中查訪,眼下碧水宮內外誰也不知道我將緝查之任付託於你。一旦你查拿到賊兒,追回珠串,即可披露真實姓氏,公開身份來宮中進謁即行奉還。你此刻將衣領縫口撕開。”
狄公將衣袍的領口撕開,三公主將一幅黃綾折迭了塞進那領口,又迅速拈出針線匆匆縫合了。
“那幅黃綾有我的親筆字諭,一旦追回玉珠串,即以那黃綾為憑的轎進宮,誰也不敢阻攔。狄卿,我的性命、前程今日都付喬你了,切勿潦草敷衍,辜負於我。現在你可以出宮去了。”說著不由喟嘆頻頻。
第六章
狄公回到王嬤嬤臥房,照例接了脈息,開了單方,去那醫箱拿出四包丸散交付一旁伺候的宮娥。王嬤嬤封了四兩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