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頁)
推論:前後是以人存在來定義的,座標(0,0,0)和座標(1,1,1)沒有前後左右之分。同理可得,時間的前後也是因為人,人看到生老病死,看到時鐘移動,看到化學反應,如果沒有人,世界只是能量在空間移動,沒有意義。
總結:人是萬物之靈。
應用:存在是指一切對人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任何理論與定律,如果不能對人有直接或間接的價值,都是一坨屎!”
翟氏第二定律:情感邊緣定律:人的情感由起是在不同的個體之間接合的邊緣。如離別,如深入等等;
翟氏第三定律:平衡定律:人,需要在不公平的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
翟氏第四定律:博弈定律(棄車原型):在賭桌上,只要不帶著所有的愛和恨,就已經有了九成的把握,要有十分的成功,這個人必須是——仁者。仁者才能天下無敵!
如“永遠在你無法掌控的所在,不如就讓它出現在眼前,博取一線希望!”
………………………………………………………………………………
4。陰陽流轉
4。1次無極——定性
(收集不到)
筆者想起一直薰陶我們長大的童話事故,它們都會告訴我們,究竟哪一位是好人,哪一位是壞人。但是活到現在的你,有聽說過“中間人”嗎?
答“有”的人,多半是脫離了太極(對他人的益損情況)來解釋的,比如說,你站在我左邊,她站在我右邊,那麼我就是“中間人”了。
在太極不變下,也就是從對他人益損情況去分析,究竟有沒有“中間人”?
這是一個比黑白色稍微複雜的定性問題!
話說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裡,有一位農夫發現一條凍僵了的蛇,農夫起了惻隱之心,就把它放在懷裡。用他身上的熱氣把這條蛇溫暖了。蛇很快甦醒了,這時候有個經典的結局:
蛇逃過一劫難。但是春天來了,蛇鑽進一家民房裡,把一個小孩給咬死了。
那麼看到這裡,我們是不是有個疑問,究竟農夫是救了蛇呢還是害了人呢?正如一個殺人犯對社會說,“我沒殺他呀,是刀殺了他,又不是我殺了他!”
使用圖示標記,可以表示如下:
農夫的故事:
①農夫→蛇→被害人(農夫和蛇有關係,蛇和被害人有關係)
②農夫→被害人(農夫和被害人有關係)
殺人犯:
①殺人犯→刀→被害人(殺人犯和刀有關係,刀和被害人有關係)
②殺人犯→被害人(殺人犯被害人有關係)
假如對①中起橋樑作用的作一個演化:
那麼可以有:
農夫的故事:
③農夫→種莊稼→養活了老鼠→養活了蛇→被害人
殺人犯:
③殺人犯→鍊鐵→刀匠把鐵煅成刀→被害人
所以你現在可以告訴筆者,誰是殺人犯?
可以說任何人都脫離不了關係。你,我,他。
專家們同樣也苦惱這些問題,為了更好地對此進行描述,將此命名為“定性”。
定性的方法則採用量化方法。
比方說,在管理中,我們怎麼評定員工是優秀的呢?通常的做法是,你做出了什麼貢獻,達到了什麼樣的指標。那麼,我們就稱這類員工為好員工。
什麼是好乾部,就是你完成了多少量的經濟指標則稱之為好乾部。
……
第一名 第二名的差距是什麼呢?我們可以以跑步比賽作為比喻,第一名比第二名快了10分鐘,而與第一名比第二名快了0。1秒鐘。這兩者的差距比較是不一樣的。
因此我們經常會感嘆人生,
“其實我跟偉人差距不是很大呀!”
“明星跟普通老百姓過著都是差不多的生活!”
……
因此,有無中間人呢?只在乎你如何使用量去定性!
A趨向B,有路程長短之分。簡單來說,就是A→B,→是有長短之分的。此點請熟記。
再如,年輕男女經常會苦惱一個問題,“究竟我對他的感覺是喜歡呢?還是愛呢?”這就是一個如何定性的問題,你去查檢視看有沒有哪些資料對這兩者有一個準確的區分方法,而又能讓你很容易知道這種感情是屬於喜歡呢,還是愛呢?
沒有。最準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