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1/4 頁)
雖然被打劫人有聲稱自己也是哈斯夫家族的成員,但是吳忻並不在乎。
不論這些小鎮原本是忠於王太后還是穆雷哈桑,吳忻都毫不客氣地進行了勒索。
然後他開始東返,並在1534年十二月中旬,經祖瓦拉,最終返回了的黎波里港。
這場打著“西進抗盜”口號的行動,實際上只消滅了奧斯曼帝國在祖瓦拉有限的阻擊力量,其他完全是一場吳忻為了自己利益的行動。
最大的結果就是進一步削弱了哈斯夫家族在突尼西亞的聲望和戰爭潛力。
在的黎波里港集團內部,當然也有聲音認為這是短視的行動,在哈斯夫家族已經處於弱勢的情況下,這種乘火打劫將加速海雷丁統治整個突尼西亞。
在的黎波里港的軍官食堂裡,騎士們憂心忡忡,一個老成的騎士說道:“我實在不明白,我們為什麼不支援哈斯夫家族,如果海雷丁徹底消滅了他們,下一個就是我們了。”
他總體上是秉持公心這麼說的,不過他沒有參與西征,因此多少也有些嫉妒那些帶著滿滿戰利品的同僚。
“那也不一定啦,我聽說哈斯夫家族已經統治了突尼西亞數百年,就算海盜能攻克城市,他們也能在沙漠邊緣打游擊。”這個比較樂觀的年輕人,是剛剛加入吳忻集團的匈牙利軍官。
剛剛說話的那個老騎士對後輩冷冷地訓斥道:“你以為這裡是多瑙河平原,到哪裡都能弄到補給?在這裡,只要守住綠洲和沙漠井就可以守株待兔了,游擊隊只有撞上去。這裡根本沒法搞什麼游擊戰,一旦丟失了重要的水源地,任何部隊都無法生存。這個哈斯夫家族早就腐化墮落,在人民中沒有多少恩義了,這一次他們又無法對抗我們的搶劫,哈斯夫家族的滅亡就近在眼前。”
他的話是十幾年黑大陸作戰的經驗之談,那個年輕軍官無法反駁。
不過他還是用沉默表明了自己不完全贊同老騎士的觀點。
和留守的黎波里港的老騎士不同,這次行動中,他分到了更多好處,金錢、女人、營養劑。
艾爾蘭神甫也不支援老騎士的這個觀點,他很高興吳忻帶回的戰利品。
最近幾天,他一直堅定地為吳忻的戰略辯護,特別是當說德語和說匈牙利語的起了爭執,他總是積極參與,激化辯論。
“異教徒們互相砍死是最好不過,難道你們忘了那些拒絕服從我們的異教徒了嗎?請願?呵呵。”他接著這樣對那些擔心的騎士說到,當然這實際上不是合理的解釋,畢竟聯合較為弱小的異教徒總是常規的策略。
“同時和所有異教徒作戰是愚蠢和傲慢的代名詞。”老騎士對於義大利神甫很不客氣,他是老德弗李希堅定的支持者。“只有那些從來沒有真正在沙漠中作戰過的人,才會說這種大話。”
艾爾蘭神甫被這一擊打得臉色通紅,他的戰鬥履歷確實要單薄一些,不過他還是能繼續堅持下去,因為吳忻確實需要他支援自己:“盟友強大,不如自己強大,你們這些傢伙不都一個個要營養劑嗎?這次帶回的羊肉,可以做成許多中堅級的營養劑,你們下個月發放額度可以增加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三十啊!”軍官們都是一陣激動,營養劑就是實力,就是健康。
相比那些跟著吳忻大撈特撈了一筆的軍官,留守的軍官們更需要這批營養劑。
老德弗李希和自己的女兒沉默地坐在角落裡,他多次要求吳忻在冬季再次出兵,去救援班加西港,這個建議讓他失去了相當多的權勢。
吳忻把這批額外營養劑的分配權,完全交給了艾爾蘭神甫。
這是他的一次大敗。
吳忻堅決不肯去救援班加西港,相比突尼西亞地區,的黎波里港和班加西港之間的地區太貧瘠了,根本無法得到任何戰利品。
而且那些法語組成員不可能真的臣服他,他寧可再觀望一下情況的發展。
艾爾蘭神甫見到吳忻時,吳忻的情緒相當好,他剛剛離開了薩扎斯坦的工作場所,能夠呼吸沒有羊羶味的新鮮空氣。
“閣下,哈斯夫家族的使者在等你。”
這個使者已經找了吳忻一路了,最終在的黎波里港等到了他。
“我最近很忙,讓尊敬的使者保持耐心,等時機到了,我自然會見他,會去抗擊巴巴利海盜。”吳忻已經打著支援穆雷哈桑的旗幟,在突尼西亞撈了一筆,並且探索了地理情報,接下來他自然要先消化一下了。“艾爾蘭神甫,緩釋池搬遷得怎麼樣了?”
雖然一開始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