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4/4 頁)
說,打拳也是要靠腦子的,不動腦,那便是隻能捱打,打不了高手,只能憑藉身體素質欺負不懂拳的人。
有腦子,會思考的人會琢磨他該怎麼打,什麼情況用什麼方式近身,什麼招數可以讓他打出先機,什麼情況能出殺招,一擊傷敵,因而,會思考的人才算是可以學拳之人,岑牧算是這種人:岑牧具備五階力量,身體素質遠超常人,有感知場監控全域性,有一階中樞單元輔助計算,又具備快速反應神經,這種人放在古代就算是“骨骼清奇,天資聰穎,是塊練武的材料”,而他要做到腦子明白,不要太簡單。
然而,學拳法,光腦子明白是不行的,雖說岑牧在感知場和一階中樞單元的輔助下,對外界的反應極快,反饋到身體,不過零點幾秒的時間,比起許多人,這已經算是超高的反應速度了,然而,一旦遇到真正的高手,這個人能力等階高,行動速度和攻擊速度更快,面對這種對手,僅僅腦子明白的劣勢與遲鈍就顯露出來了。
比腦子明白更高的檔次是“身體明白”,別人一拳一掌打來,無需思索,憑藉本能(即小腦)作出最正確的反應,省去了大腦邏輯思索的時間,這才算是真正會拳法。
要做到這點,就不容易了,一來需要對於拳法練習千百遍反覆訓練,二來要師父喂招,好徒弟是師父喂出來的,一拳一腳如何打到位,諸多招式如何組合?如何連貫?如何打出無懈可擊的套路?這需要徒弟在實戰中千錘百煉。
因此,要成為一個拳法大師,天資、勤奮和一個好師父,三者缺一不可。
趕巧,岑牧這三樣都沾了邊,這樣的徒弟,唐霄教起來也很是得勁。
唐霄不止一次強調,八極拳是大巧若拙的拳法,這靈巧就藏在拙裡邊,看著行拳開震頂撞、駑力笨拙,看似莽撞,要將拙拳打出巧意,就得將基礎打牢,它有六字打訣秘法:迎順纏攔蹭貼,而這六字就藏在八極拳的基礎拳法中,需要一遍一遍重複訓練、打擊,去體驗,去感受這基礎拳法和拳勢的奧妙,所以,唐霄給岑牧安排的基礎訓練才這麼多。
過了第三週,唐霄給岑牧開始加碼,輔助的操練之法逐漸加了起來:摟樁、靠樁、頂弓掌板、抽袋、跑磚,這些是靜力訓練的輔助訓練,原理與靜功原理相同,透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