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出一個計劃和制度來,侍朕閱後執行。”
趙普道:“臣只是有些想法而已,如要擬定章程,非竇儀不可。”
匡胤道:“如此就煩卿家代朕示意竇儀,你們共同制定後,送朕御覽吧。”
趙普道:“臣尚有一事啟奏。目前掌典禁軍的諸位將帥,功名顯著,不宜再典禁軍,還望萬歲及早措施,以免一旦有變,補救也來不及了。”
匡胤聽後,卻不以為然,哈哈大笑道:“你說的是慕容延釗、韓令坤、王審琦、石守信、高懷德等人嗎?這些都是朕多年故交,絕不致生變,卿家不必顧慮太多。”
趙普道:“不然,臣絕不是懷疑這些無勳的不忠,而是據臣觀察,諸將領雖然都頗有人望,但均欠缺統馭部下之才,如一旦部下生變,他們就身不由己了。”
趙匡胤道:“此言也是,容朕深思解決。”
趙普道:“戰亂時靠武將,太平時靠文臣,以禮儀治國,樹立天子絕對權威,教導臣民恪禮義,自然國泰民安了。”
匡胤道:“很好,朕今後當注意使用文臣,也望卿多讀些書,以禮義教化群臣、百姓。至於統一國家,現尚有後蜀、南唐、吳越、北漢、南漢、荊楚等地,處於割據局面,卿以為應如何著手?”
趙普正要對答,忽見門官引趙光義到來。趙普連忙起身見禮,請光義坐下。
匡胤道:“兄弟,為兄身居皇位,終日被一些繁瑣禮節所困,不能自由,如今正值年下,故特喚你來趙先生家中重溫當年在澶州帥府時平民之樂,免去君臣禮儀,自由快樂一宵。”
說畢,讓趙普傳喚酒席,就擺在書房之中,三人圍著火爐坐下,隨意飲宴,三杯下肚,匡胤讓趙普繼續談統一中國之策。
趙普道:“縱觀當前天下形勢,唯一勁敵乃是契丹。近數十年來,中原地區群雄競起,爭奪皇位,兵災不斷,民力疲憊。而契丹因地處北方邊遠之地,建國四十年來,國內穩定,沒有戰禍蹂躪,五穀豐登,國庫充盈,現擁有精銳騎兵五十萬,而我大宋,現僅有禁軍十九萬餘人,故此,目前當不宜與契丹爭鋒。”
匡胤道:“那麼,我們先取北漢如何?”
趙普道:“北漢雖彈丸之地,國力軟弱,但地處於我大宋與契凡之間,如果一旦將其攻克,那麼,北方契丹侵擾的邊患,就要由我們獨當。因而,不如暫留北漢,作為緩衝地帶,我們就可集中力量圖南了。”
匡胤聽後,興奮得兩眼放出光彩,朗聲笑道:“正合我意,我說先取北漢,只是為了試探下你的態度罷了,既然我們英雄所見略同,那麼,先征服南方,就可以定下來了。”不過圖南應從何處下手呢?”
趙普道:“近幾十年來,中原地區,連年征戰不息,民力已疲,要富國強兵,應先取巴蜀為宜,巴蜀地方,號稱天府之國,糧食充盈,自唐末以來,未受戰禍波及,十分富饒。而且當前其國主孟昶,昏暗無能,日日沉湎酒色之中,朝政荒廢,此正是我伐蜀的良機。故我們以為應以伐蜀為先,取得巴蜀之地,取其糧米以濟軍需,然後再伐南漢、南唐、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光義聽後插嘴道:“趙先生之言甚是,不過,我以為要取巴蜀之前,還應先取荊、楚二地,以切斷他與南唐、南漢之間的聯絡,然後關門打狗,就可穩操勝券了。荊楚二地勢小國弱,大約也費不了多大事。”
匡胤聽了二人意見,不由頻頻點頭,說道:“趙先生和光義說得都對,今後戰略方針就按這步驟進行吧。不過,今日所談,只有我們三人知道,不得洩漏出去,以免敵國探得訊息,作出準備,又要節外生枝了。”
趙普、光義都點頭說牢記。三人便轉入閒話,匡胤又請趙夫人出來相見,仍然如同過去一樣,呼她為“老嫂”。
趙夫人也親自為匡胤,光義兄弟二人斟酒,大家開懷暢飲。直至近三更,光義說:“夜已深了。”催太祖回宮。匡胤才戀戀不捨地向趙普告辭。
出得門來,卻見侍衛禁軍列隊成行,足有近千人之多。匡胤吃了一驚,問是誰招來的。
光義道:“哥哥通知小弟來此,小弟到後一看,不見一個侍衛,方知是又微服私行到此。為了皇帝安全,小弟才通知京師都巡檢王審琦,要來八百禁軍,權為護衛。”
匡胤聽後,連說:“敗興,敗興!”
但事已至此,只好騎上為他準備的馬匹,在禁軍前呼後擁之下,踏雪回宮。光義直送他進了宮門,方才遣散禁軍,自己也回府去了。
從此以後,趙普便找來竇儀商議,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