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王崇質,帶了重禮,再次來壽州城下謁見柴榮,這次帶了的表章,又作了很大的讓步。表示願意削去帝號,向周稱臣,並將江北的壽州、泗州、濠州、楣州、楚州、海州六州之地,割讓給後周,每年再納貢價值百萬萬兩白銀的貢品,請求柴榮罷兵。
那孫晟乃是南唐宰相,平素清廉正直,稱譽卓蓍,所以柴榮對他十分客氣,但是由於後周已得到南唐在江北的大部分領土,眼看就要全部佔有領了,豈肯再退出一部分,只留下六州地盤。所以柴榮堅持要南唐獻出江北所有領土,才肯罷兵。
孫晟自然不敢作主應允,談判不成,柴榮便將孫晟、王崇質和先來的使者鍾謨、李德明軟禁一處。
李德明在周營月餘,親見周兵精壯英勇,文武將官忠於職守,上下一心。與南唐那些拉幫結派,只知養尊處優的官僚相比,簡直是有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心中暗想道:“好此局勢和雙方力量看,再戰下去,南唐必亡,我既食南唐之祿,焉能見死不救,不如勸主上,依柴榮所提條件,將江北領土全部割讓給後周,求得罷兵,以得喘息機會,再操練兵馬,革親政治,或者可以收復失地,延長國祚。”他這樣想罷,便要求面見世宗。
柴榮當即宣李德明進帳。
李德明奏道:“臣蒙陛下盛情款待,在周營已居月餘,親見天兵精悍英勇,唐兵實非敵手。唐主所以遲遲不肯獻出江北之地,是未知陛下兵力之盛也。請陛下給臣五日假期,臣願回江南,說服唐主,獻出江北之地,前來回報。”
柴榮聽後大喜,當即同意李德明返回江南,並允許王崇質與之同行,又寫了一道詔書.曉諭唐主,內容無非是說:“只要獻出江北十四州全部領土,我軍立即罷兵,如果仍然猶疑不決,則不必再談判了。”
李德明,王崇質帶了世宗詔書,徑回江南而來。
李璟雖是個沉緬於詩酒歌舞的皇帝,但是江北頻頻失地,威脅到他的皇位安全時,他不能不關心下時局了。聽到李德明、王崇質回來的訊息。立刻召集了他親信的大臣馮延巳、陳覺、魏岑、查文微、宋齊丘等齊集便殿,聽取李德明和王崇質的彙報。
那李德明本是忠於南唐的人,他目睹周兵士氣的旺盛,擁有大批能征慣戰的將領,周主柴榮又十分英明,南唐實非其敵手,為了南唐能生存下去他便絲毫無隱地把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
最後,他說:“陛下,此仗不能再打下去了。為了我們唐室江山穩固,臣以為只有暫時答應周兵提出的條件,把江北土地割讓給他,爭取他退兵,發奮圖強,等待時機,再出兵收復失地,此乃應付當前國勢安危的唯一辦法,望陛下明智決斷。”
說畢,呈上柴榮詔書,叩頭哭泣不止。
李璟拆看了柴榮詔書,心中不悅,又聽李德明說周兵強大,要自己把江北土地拱手送給後周,心中更不高興,登時沉下臉來,面罩寒霜,環顧眾將臣,說道:“眾卿以為如何?”
中書令宋齊丘,乃是李璟手下頭號智囊,起著軍師作用,他善於觀察色,見李璟面孔變色,便不慌不忙地說道:“以臣愚見,割讓江北之地以資敵,實無什麼好處,首先使我國失去北方屏障,敵兵可以直達長江北岸,與金陵隔江遙遙相對,直接威脅到京都安全,古人云:‘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此其一也;再則淮場一帶,富庶之地,每年可收大批賦稅,以養軍富國,一旦失去這大宗收入來源,我軍如何維持;而把這大片生財之地讓與敵國,無異與虎謀皮,為虎添翼。所以這種資敵的辦法,決不可行,此其二也。德明平日以舌辯稱著,言多過其實.國人均不相信,他所講周兵的強大,未必沒有誇大。所以,還請陛下認真考慮為妙。”
宋齊丘這備話,李璟倒聽得入耳,臉色有些緩和,只有李德明心中暗暗叫苦。如李璟聽從宋齊丘的話,再出兵與後周對抗,國事危矣。
那樞密使陳覺,平日貪贓枉法,李德明平日就瞧不起他,常常指責挖苦陳覺的不法,所以二人有隙。這時,他見李德明主張把江北之地割讓給後周,李璟心中不悅,便趁宋齊壓在講話時,悄悄拉了一下王崇質,附耳向他說道:“李德明說周兵強大,主上已經不悅,待會問地你時,你千萬不可說周兵強大。”
正在這時,李璟已聽罷宋齊丘的話,便說:“李、宋二卿意見不一,眾卿以為如何為好。”
陳覺當時開言道:“宋令公以為李德明言過其實,臣等未到江北,難以判斷,現有王崇質也曾出使江北,何不聽聽他的意見,再作決斷?”
說畢,目視王崇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