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4 頁)
向訓在秦州城外剛剛紮下營寨,趙玭的降書已到。向訓以禮相待,約定第二天率兵入城。
沒費一兵一卒、一彈一矢,一夜之間,招牌更換,秦州已改“蜀”為“周”!
離成都更遠的北方邊陲階州、成州,聽到周兵拔營破寨,勢如破竹,秦、鳳二州均已為周地,已經把本州與西蜀隔斷,沒等王景、向訓出兵,就主動派人投書請降。
就這樣,西蜀北方的秦、鳳、階、成、四州,以及蜀北方前哨的黃牛、白磵等八寨就全為周地。
世宗顯德二年,公元955年,王景伐蜀,打出了後周的威風,成為歷史的一段佳話。王景、向訓的膽識謀略,當然是重要的因素,但是,王樸的推賢薦能,趙匡胤的千里運糧,並將前方的戰況及時彙報,使世宗能排除雜議,英明決斷,這些也都是伐蜀勝利的必要因素。
而西蜀孟昶那裡,讒臣媚主、良將離異,庸將潰亡,恰恰就是周朝的反襯。周勝蜀敗,從這諸方面對比來看,實在是有必然性的。
一下子擴充了縱橫幾百裡的地方,捷報一張接一張,世宗柴榮心中高興,一日大宴群臣,百官賀喜,世宗首先舉杯,感謝王樸,他對王樸說道:
“伐西蜀能夠取得如此大的勝利,這是卿擇帥選將之功也!”
王樸連連謙謝:“陛下英明決斷,舉措有方,臣之微力,何足道及!”
周朝上下歡騰,喜氣洋洋的氣氛,也與西蜀那種君憂臣戚,一片哀嘆之聲成了鮮明對比。
御宴過後,周主還在興奮之中,忽然趙匡胤急急求見。
“二御弟有何急事?”
“邊關巡羅士兵捉得西蜀赴南唐的特使黃立中,搜出南唐李璟給孟昶的覆信一封,請陛下過目。”
世宗開啟書信一看,原是孟昶求救,李璟答應出兵的覆信。大意是:彼周有鯨吞四海之心,常舉不義之師。唐、蜀既有盟約,出援理所當然。俟糧草齊備。即刻揮師北上,望大蜀國君勿憂云云。
世宗讀信大怒,命匡胤立即將黃立中斬首,並連夜召叢集臣議事。
世宗說道:“王丞相早有南伐之議,如今李璟首先發難,眾卿可各抒己見。”
趙匡胤奏道:“王景、向訓已令西蜀膽喪。彼龜縮自保尚誠恐誠惶,決無出兵之膽。可令王景、向訓屯兵於秦、鳳二州,以鎮蜀兵,陛下等率將士,長驅南下,破了南唐,孟昶君臣自然拱手而降了。此一舉兩得之機,請陛下幸勿失之!”
世宗道:“御弟之見,正合朕意!”即下詔:諭王景、向訓堅守戰果,暫緩圖蜀。即日拜李谷為行營都部署,韓令坤、李重進等十二位大將,各率本部軍馬,先行起兵伐唐,御駕隨後即行出征。
………………………………………………
第27章大軍徵淮南
柴榮御駕親征,南唐元帥劉彥貞自翊用兵可比韓信、諸葛亮,領兵拒抗,用些木雕彩繪怪獸來嚇唬周兵戰馬。誰知馬匹並不認識圖畫,劉彥貞兵敗如山倒,自身也被周兵隊踩為肉泥。
南唐是五代十國的東南方的大國,本是唐朝時淮南節度楊行密割據的地盤,在唐末混亂中,被封為吳王,楊行密死後,他的兒子遂稱帝。但是由於軟弱無能,不久被宰相徐溫篡位。徐溫的兒子同樣無能,於是政權又落入徐溫的義子齊王徐知誥之手。這徐知誥即當了皇帝,便恢復本姓,改名李昇,自稱是唐高祖李淵的後代。所以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李昇死後,兒子李璟接位,擁有江南、江北三十多州的土地,後又佔領建州,攻打楚國,所向無敵,稱霸江南。又透過海路與北契丹友善,遠交近攻,左右逢耗,南唐便成為除中原以外,十國中之最強者。加上南方氣候適宜,物產豐富,佔據優越的地理條件。倒也過得十分逍遙自在。
李璟是一位十分才華的風流天才,寫得一手好同,所以他的周圍,結集著一批文人名士.比如昭義軍節度使、左僕射馮延巳,右僕射孫晟,以及徐鉉、徐鍇兄弟,都是當時文壇上執牛耳的人物。
李璟是位優秀文學家,卻不是個好皇帝,在他左右還包圍著一批佞臣奸邪,他的寵臣馮延巳,馮延魯、陳覺、魏岑、查文微,被人稱作“五鬼”。這些人依靠皇帝的寵信,營私舞弊,魚肉百姓,強佔有民田,橫行不法,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這一日,李璟正與幾位侍臣,在皇宮內御花園飲酒,作詩填詞,好不熱鬧,只見大臣孫晟慌張進來稟報道:
“啟稟萬歲!北方周兵來犯,從正陽關架起浮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