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安王,後來遼國內亂,燕王述軋殺了世宗,自稱皇帝,述律便率兵討伐述軋,最後殺掉述軋,由述律即位為皇帝。這述律自恃武力,早有覬覦中原之意,而在遼和周兩國夾逢中生存的北漢,也早已被述律看中,認為是他奪取中原的一塊最佳跳板,所以在對外政策上,便採取了援助北漢以抗後周的策略。當下,他見北漢使臣來求援,心中大喜,使派了武定軍節度使,政事令楊袞,率領一萬餘兵馬,趕赴晉陽,與劉崇會合,共同抵禦周兵。
劉崇見遼國援兵已到,信心倍增,以白從暉為帥、張元徽為先鋒;令長子劉承鈞等守晉陽,自領兵三萬,與契丹合兵一處,浩浩蕩蕩向潞州(今山西長治北)進發。
駐守潞州的昭義節度使李筠,見北漢兵來犯,派遣部將穆令均前往迎敵,自領大軍守住南下的要道太平驛。
穆令均帶領人馬,放炮開城,破口大罵,“背國反臣,侵我邊疆,若不速速退兵,定叫爾等片甲不回!”
北軍楊袞拍馬出陣,舞動大刀,直奔穆令均,兩馬相交,金鼓齊鳴,只戰十餘合,楊袞見戰穆令均不下,虛晃一刀,詐敗而回,穆令均哪裡肯舍,隨後緊跟。正在追趕楊袞,只聽背後一聲炮響,埋伏著的張元徽從斜刺裡衝出,攔住了穆令均的退路;楊袞又反身殺了回來,二人把穆令均夾在中間,前後夾攻。情知中計,穆令均心中一慌,措手不及,被張元徽一刀砍於馬下。可憐一條好漢,就這樣為國捐軀了。
李筠見失了大將,北兵來勢兇猛,令牙將劉瑗、王真堅守城池,同時急忙差人星夜馳往京城告急。
世宗柴榮接到急報,憤然大怒:“劉崇亡國之將,賊心不死,不滅此賊,終是後患!”他決定要御駕親征。
“陛下初登寶位,如若離京,恐人心難定,只派大將前往就可以了。”有幾個大臣勸他不可輕易離京。
柴榮可不是猶豫不決的人,他說:“不然,劉崇乘我國喪興兵,是欺朕新立,政權未固,想趁機實現其吞併中原之志,而朕正是由於新立,正欲藉此以立威,不可不往。”
宰相王溥道:“陛下之言,實為英明遠見,老臣以為應起駕親征。”
太師馮道卻耐不下了,奏道:“王溥之言差矣!千金之子,坐下垂堂。陛下萬乘之尊,親臨不測之地,臣以為萬萬不可!”
世宗說:“唐太宗得天下,凡有徵戰,未有不親臨,唐太宗尚如此.聯焉可躲閃?”
“不知陛下可能為唐太宗嗎?”一慣圓滑的馮道,這回話說得尖酸刻薄。
世宗耐著性子道:“劉崇以十二州之地,兵力究竟能有多少?他所依仗的,就是契丹的協助。以朕兵甲之強,士馬之眾,破劉崇可以說是以山壓卵!”
“不知陛下可能成為山嗎?”
馮道抓住不放,連譏帶諷,世宗聽了十分不悅。這時軍師王樸說話了:
“劉崇就是借聖上新立之機.舉兵發難,主上親證,正是還他以顏色,也是給天下一個震懾,不然會禍亂四起。我擔保主上此去,定能戰而勝之,太師勿慮!”
世宗一聽,不等別人再議,斬釘截鐵地下了決定:“王卿所議甚是,朕意已決,準備出征!”
當日發下聖旨,調動各路節度使一分兵三路,證伐北漢,符彥卿、郭崇為東路,由磁州西進;王彥超、韓通為西路,由晉州東進;樊愛能、何徽等中路,向訓為監軍,直趨澤州。世宗則率東京禁軍諸將領,領大軍親征。
軍情火急,自有信使飛馬傳向各地去了。
這時,趙匡胤奏道:“陛下親征,必須挑選精兵勇將,並選拔先鋒良將,作為前驅,保證所向披靡,以挫敵銳氣,此致勝之道也。”
世宗高興地點頭道:“御弟之言正合朕意,所可隨徵精兵,就煩御弟負責遴選。至於先鋒一職,明日令請將校場比武決定。”
說畢,宣佈散朝。
第二天,世宗親自來到演武廳坐定,趙匡胤奏道:“斬將破敵,以勇為先;定取高下以箭為能。陛下可取箭高者為先鋒,再選力勇者為副,這就兩全其美了。”
世宗點頭稱善,就下旨先比射,以後再比勇。
旨令一下,當即閃出一將,風流翩翩,器宇軒昂,面若傅粉,唇若塗丹,帶著傲視一切的神態,走上前說道:
“臣先射箭,再比勇,拋磚引玉,博陛下及諸將一笑!”
眾人看時,原來是郭威的駙馬張永德。世宗點頭首肯。張永德騎上馬,左手弓、右手箭經過臺前,馳向箭垛,看得真切,一箭射擊,正中紅心,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