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3/4 頁)
,和餘生聯合的這些美國大小財閥,在日本的獲利達數十倍之多!並且,這只是剛剛開始而已。隨著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這些資源和產業的價值,也會快速提升起來。
而美國人對日本的經濟援助計劃,最先獲利的,也是餘生這些人。
在日本戰敗,經濟體系崩潰,財閥解散後。國內基本就沒有富人了。能有錢投資工廠和各種產業的,都是極少數。在政策放開後,第一批湧入的資金,仍舊屬於餘生這一幫財富大鱷。
而美國人也並未制止。且不說,真正掌管美國的,本身就是一幫財富大鱷。美國人在給日本人設定經濟執行體系時,也將日本人的經濟體系,全然歸屬到美國人的經濟體系之下。
道奇路線的單一匯率制度,使得日元和美元聯絡緊密,並且,無法擺脫美國經濟的影響。美國人並不介意,這種聯絡變得更加緊密一些。雖然日本如今對美國已經毫無威脅,但是,對於曾經偷襲珍珠港,試圖逆襲老大的小弟,還是提防一些為好。
所以,對於日本人來說,美國人的這份經濟計劃,也讓其痛並快樂著。畢竟,最先受益,與受益最大的,並非日本人。而且,美國人的投資,也遵循資本逐利的規則,以短平快為主。
第二百八十章 大破壞
餘生聯合一眾美國財閥,對日本各種資源的掠奪和開發,從一九四七年年中開始,見效的速度,快的遠超餘生預料之外。按照餘生的計算,如果按部就班的掠奪和破壞日本人的各種資源,包括森林、海產、土地、礦產等等。
總要在十年之後,才會逐漸見效。十年之後,日本諸島,將徹徹底底的貧瘠下來。適宜耕種的土地,適宜飲用的水源,能夠捕撈到的海產,還有開發價值的礦產,都將少的可憐。
不過,餘生的計算中,顯然忽視了人的貪婪。現代的商業和工業,講究的模式就是一變二,二變四,憑藉著掠奪到的資源和資金,迅速擴大生產規模。當第一批物美價廉的木材被戰後急需重建的各國搶購一空之後,沒有任何一個人將這筆錢揮霍掉。
幾乎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購買更多的機器,僱傭更多的人手。向深山更深處行去,日本人設立的各種國家公園,根本無力阻擋財富膨脹的力量。大量的木材,甚至不分樹齡。只要是看起來能用的,一律砍伐拖走。這樣呈指數增長的砍伐能力,遠超餘生的計算。
幾乎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日本北海道林場的大量森林,便被砍伐的七七八八。而九州和四國的林場也將不保。而本州是日本城市化程度最高的一處,原本就沒有多少林場。當北海道、九州和四國的林場被瘋狂的砍伐大半之後,日本人的林場消亡過半。
後世,日本人以蓄積林場出名。但是,根據後世的統計,後世日本的林場,有一半以上,是人工種植蓄積的。而這些人工蓄積林,絕大多數是在二戰後五六十年代,日本人能吃飽飯的基礎上,開始蓄積的。
此時的日本,並沒有後世那麼誇張的森林蓄積量。所以,砍伐起來也快。一年半後,原本樹木蔥鬱的山野,只剩下一個個砍伐後留下的木樁子。
在林場被大量破壞後,水土流失便開始了,一九四九年三月初,日本第一場春雨。與此同時,北海道在冬季積累的冰雪開始解凍融化。當巨大的冰層破碎消融,化作一股股洪流奔湧而去時,沒有森林植被根系固著的土壤和砂石,也隨著冰雪消融和從天而降的水,大量流失。
許多地方,原本短促的河流,就此淤積堵塞。隨後,便形成多處山洪、泥石流和山體滑坡。隨之而來的,便是這些從河道傾瀉的山洪、泥石流和山體滑坡,將山林下,許多農田覆蓋或者沖毀,短時間內,無法耕種。
不過,最雪上加霜的還不是地質災害。
造紙廠最佳的選址,就是在原料充足並且水源也充足的地方。北海道的許多家由余生聯合諸多財閥建造的造紙廠,將有河流和森林的地方,佔了個遍。被砍伐的木材廢料,廉價的枝枝葉葉,是造紙廠最歡迎的原材料。
也正因為這些原材料,讓這幾十家造紙廠的生產成本和產品質量的價效比,遠比其他造紙廠要高。憑藉這些低價而質量很高的紙張,北海道的造紙廠,很快便將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而這些造紙廠所在的地方,恰恰也是農田所在之處。而因為地近農田,直接面向市場,這些地方也有數家化肥工廠存在。
原本,這些造紙廠和化肥廠雖然汙染嚴重,但是周邊民眾看在其發的工資夠高,並且,汙染有限的份上,也就忍了。可是,這山洪一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