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第1/4 頁)
餘生派人捕撈的主要區域,就是在北海道漁場。經過兩年毫無節制的捕撈,北海道漁場的魚群,無論是數量和質量,都有所下降。而此時,大量的汙染物被雨水和冰雪融水沖刷,流入北海道漁場中,更是讓僅存的魚群遭受到了滅頂之災。
在這些汙染物大規模的流入海中後,僅存於北海道漁場中的魚群,紛紛被毒殺。大量的死魚漂浮在海面上。而食用了這些被毒死的魚類的海鳥,也紛紛倒斃。和死魚一起,漂浮在海面上。
一時間,世界上最大的北海道漁場,成為一片死亡海域。而相似的事情,並不只發生在北海道漁場,在九州和四國的沿海,一些不大的漁場,也在發生著同樣的事情。
日本沿海的一些養殖業,更是因為此次汙染損失慘重。幸虧餘生因為各種事情太多,沒有太多精力關注海產養殖也,還沒有投入大量資金,對已經收購的海產養殖場進行運營。否則,也會傷筋動骨。
反倒是以往大量捕撈並且囤積下的海產品,在北海道漁場的魚大量死亡,海產品價格急速攀升時,又幫他狠狠賺了一筆。餘生對近海倒閉的海產養殖場和海產養殖公司的新一輪收購,於悄無聲息之中再次開始。
此事一出,日本朝野上下,舉國震驚。剛剛獲得了美國道奇路線,這個經濟援助計劃支援的日本人,喜色蕩然無存。對於美國人剛剛萌生出來的一點點好感,瞬間消失。
日本各地,但凡被美國人所投資的工廠汙染的地區民眾,在因為兩顆原子彈安分了許久之後,終於忍不住開始鬧騰了起來。這一次,不再是搞一次巡迴演出,便可以擺平的事情了,因為無論是糧食、海產,還是足以毒死人的汙染物,都威脅日本人的生存。
大量的民眾聚集在這些工廠周圍,扔石頭的扔石頭,拉橫幅的拉橫幅,口號喊得驚天動地。一片騷亂。這些工廠不得不暫時停工。而日本上層,卻很冷靜,並沒有趁勢而起,向美國人要更多的好處。
因為在日本民眾開始鬧騰的同時,美國人也不幹了。根本不需要餘生招呼,約定共同進退的財閥聯盟,直截了當的透過美國本土給麥克阿瑟下令,要求麥克阿瑟平息騷亂,保證美國商人在日本的合法投資和合法利益。
麥克阿瑟也退讓不得。因為,如果這件事情處理不好。當年兩顆原子彈的威懾就會消失,日本人在戰敗前策劃的一億玉碎,本土決戰就會成為現實。畢竟,雖然日本人的軍隊已經解散,甲級戰犯已經處死了二十個。但是,大量身經百戰的日本老兵仍然存在。
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完全有可能再次迅速的聚攏起一支規模龐大,並且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的軍隊。論陣地戰,美國人可不是日本人的對手。美國人二戰中,能碾壓日本,依靠的基本上都是海軍和空軍的力量。一個不好,駐紮在日本的美國大兵,就全要陷在這裡。
如果麥克阿瑟選擇犧牲美國商人的利益,且不說合同上根本沒寫要求這些美國商人進行環境保護和汙水處理,美國商人按照合同生產,合理合法。就算是這些美國商人和麥克阿瑟願意妥協退讓,誰知道日本人會不會認為美國老大比較軟弱可欺,再如珍珠港那般,陰謀逆襲一次?
所以,麥克阿瑟面對這些示威遊行的日本人,並沒有選擇妥協。而是派出美國大兵進行鎮壓。高壓水槍和催淚彈連飯上陣,抓起人來更是毫不手軟。不過是三兩天的工夫,就把日本人的監獄,塞了個滿滿當當。
不過,高壓政策只能奏效一時。日本人在發現強來不成之後,乾脆來了個非暴力不合作。罷工停產,並且,到處宣傳。務求這些汙染環境的美國工廠招不到一個工人,最後虧損不起,自己搬走。
卻不料,這樣一來,這些聯合起來的美國財閥們怒了。不但聯合起來向美國本土施壓,而且,還有人建議餘生給日本人斷糧,給日本人一個好看。
餘生“思考”了半天,“勉為其難”的答應了下來。並和眾財閥說好,日本的糧食市場他不會放棄。在給日本斷糧期間,這些財閥們要聯合起來,阻止其他糧商向日本運糧。
一眾財閥欣然同意。反正這個要求也不花錢。
餘生心中大樂,這個計劃是他早已經想好的。只不過,沒有料到會施行的這麼快,而且,居然有人先對他提出來。他如果不順應民意一下,實在是太不近人情了。
在美國財閥們的工廠停工五天後,餘生宣佈由於日本人違反商業合約,停止向日本運送糧食。此時的日本人才發現,餘生供應的糧食,居然已經佔到了市場上流通糧食的七成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