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頁)
第三卷 異變 第十一章第1節
在舉世震驚的布昂遭遇戰發生了約一個星期後,聯邦政府又出了一件大事:樞機卿于振勇因心臟病突然又再惡化,進入醫院後搶救無效,於12月25日凌晨16點57分去世,享年69歲。
這一特大事件繼布昂事件後迅速成為各大新聞媒體的頭條。對於這位睿智豁達、頗有建樹的樞機卿,各界一向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尊敬。如今他撒手人世,聯邦上下一片哀聲。聯想到近來發生的種種不利事件,有些悲觀論者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更是下了“不吉的一年”這樣的預言。
雖然哀悼死者的離去,但活著的人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當樞機卿的死訊傳出後,社會各界都紛紛把目光聚焦於乾都錦楓臺,想早日得知會由誰來繼任樞機卿一職。
然而當他們從錦楓臺發言人口裡正式得知下任繼承者的身份時,莫不大出意料之外!聯邦總理凌笠志,正式提名由前任樞機卿于振勇推薦的樞密使蘇梵曉為下任人選。此人年紀輕輕,又沒有什麼政績可言,卻能得到兩位聯邦高層的青睞,被推舉接任樞機卿,確實令外界一時難以接受。一時間,質疑之聲不絕於耳。
聯邦鐵三角之中的樞機院和協理院是清楚這件事的,他們的正副院長都曾當面看到樞機卿臨終前推薦蘇梵曉為繼承人。但是兩院也未能馬上接受這一事實,樞機院方面雖然在總理面前不敢多言,但私底下頗有議論之聲。而協理院就更不客氣了,有議員甚至在例行會議上當面責問錦楓臺為何要讓這個毛頭小子充當樞機卿,這樣做是不是想愚弄國民?!大有不依不饒的架勢。
有人憤怒,也有人高興,聯邦上流社會中的許氏家族就是如此。他們高興的理由並不複雜,因為這位有望繼任樞機卿的年輕樞密使,正是他們許家的女婿。對他們而言,蘇梵曉自然不是外人。能由他們家族的人擔任樞機卿,可以說是再好不過。而總理凌笠志所代表的淩氏家族更無意見——因為要蘇梵曉出任樞機卿的決定就是總理本人的意思,他們又怎麼會反對呢?聯邦五大家族中的其他三家也沒什麼意見,這五大家族關係十分緊密,蘇梵曉既是許家人,那麼其餘四家也能因他是自己人而放心,對此事也是樂見其成。
有已故樞機卿的推舉,再加上錦楓臺和五大家族——尤其是許家——的支援,蘇梵曉的身份變更為樞機卿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不過為了平息社會上的疑惑不滿,錦楓臺表示蘇梵曉在出任後為代理樞機卿,尚未能正式在聯邦最高法院宣誓就職。這也是為了考驗樞密使本人的能力。如果他在這期間無法勝任此職的話,就會自動離職。這個宣佈多多少少平息了一些爭議,但大多數人依然睜大眼睛注視著新任樞機卿會有何作為。更有不少政府官員下斷言:此人呆在樞機卿這個位子上的時間絕不會長久!沒過多久,錦楓臺就必須另外找合適的人選來擔任聯邦總理心腹兼內閣長官之職。與其說他們的斷言是根據蘇梵曉的才能而得出的判斷,倒不如說他們是對於要被一個這麼年輕的上司管著自己感到心中不忿。
雖然外界的反應各種各樣,但並未能影響到蘇梵曉本人。他仍舊和平常一樣工作,處理公務。所不同的是,不管他去哪裡,總有人暗地裡奚落他或是當面討好他。蘇梵曉一概淡然應對,好像被提名擔任樞機卿的人不是他似的。他對前上司于振勇的決定不是沒感到驚訝,但事情發展到這一地步,逃避也沒用,乾脆打起精神,全力應對。
準樞機卿一家所居住的楓湖區的房子外,每天都有不少人在等候能見上蘇梵曉一面。他們有的人是大企業的代表,有的是聯邦官員,或是各殖民地總督派來的代表。他們這群人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與準樞機卿見上一面,送去自己一份“心意”,拉近與準樞機卿的距離。
對此,蘇梵曉的做法是一概不見。他家的大門緊閉,幾乎從不開啟,那些趕熱灶、想奉承的人也只好望門興嘆。不過即便如此,等候的人還是不見減少。
這天,蘇梵曉獨自吃完晚飯,在書房內辦公。他那年輕的妻子許堇芝,這時才慢吞吞的走下樓來。客廳內暖氣調置的剛剛好,可她卻緊裹披肩,彷彿很怕冷似的。自從上次出院回家後,本來就纖弱的她更消瘦了,似乎走起路來都會被風吹倒。
看到客廳的窗簾都拉了起來,遮得密不透風,許堇芝微擰著細長的眉毛,向正在廚房內清理的保姆問道:
“為什麼把窗簾都拉起來了?”
“因為外頭的人太多,先生不想被人打擾,所以讓我拉上窗簾。”保姆連忙解釋道。
許堇芝走到窗前,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