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以了。
陸揚憑著記憶不用二十秒鐘,就在門禁系統裡面加上了自己進入核反應艙的許可權,然後帶著胡蒙進入到裡面。
核反應艙是按照世界核利用安全原則修建的,設有三層鉛層保護,六級國際標準佈局。第一級更衣間,在這裡更換防輻射服;第二級三次消除(或檢測)放射性層;第三級,防爆安全層,需要更高階別的密碼和更高檢驗進入人身份才能進入。第四層則是冷卻裝置層,這裡都是管道和輔助裝置;第五層則是反應堆的核心——真正的核反應堆;第六層是動力輸出層,利用核反應堆裡獲得的熱能驅動蒸氣機主軸運動,為全艦生產動力。
陸揚雖然是第一次來這種地方,但是安全守則背得滾瓜爛熟。嚴格按照牆上穿著防護服的步驟指引,指揮胡蒙換上防護服,然後自己也穿上,最後頭上加上防護罩。
穿上防護套裝,陸揚一下子變得高大、壯實起來。看著鏡子裡的形象,陸揚像個孩子似的揮胳膊蹬腿,好不高興。
“胡蒙,你看我多壯呀!”
“嘿嘿,是呀。只要你多鍛鍊,會更壯的!”
胡蒙感覺到陸揚心裡的欣喜,傻傻地看著他。從到一號基地到上艦以來,二十幾天中,這可是他看到最開心的陸揚了,他怎麼忍心打擾他的雅興呢?
誰知聽了胡蒙的話,陸揚卻高興不起來了。鍛鍊簡直是個奢侈的名詞。想自己只能慢跑和做些不劇烈的運動,一百年也強壯不起來。
“唉,強壯也不過是虛的。算了,既然我自己不能強壯,但我可以讓我們的軍隊強壯。這也算我自己強壯了,你說是不是?不廢話了,馬上工作要緊。等會唄孫浩發現,肯定會把我抓出去的。”
陸揚說著,按照牆上的指示,朝二級防護室走去。
核反應堆是核潛艇防護最高階別的地方,孫浩又怎麼能想到那些禁制對於陸揚來說,形同虛設呢?
一層、二層、三層、一直到核心的第五層都比較安靜,第六層的輸出端噪音最大。
陸揚一路行去,暢通無阻。他一邊詳細研究,一邊記錄,一邊向前進發。最後,來到核反應艙的中心。
越往裡看,陸揚的心情越煩躁。
這裡所有裝置維護非常到位,但是畢竟是二十年的裝置了,顯得陳舊了很多。而且裝置遠沒有現在那麼精簡。
這兩座冷水核反應堆是中國按照世紀初期核反應堆技術的應用,更是落後現代技術起碼有五十年。反應堆體積過於龐大;冷水管受材料和加壓儲蓄罐的限制,行進路線太複雜,不夠簡潔;另外為其迴圈系統佔據全部體積的三分之一,大大地浪費了潛艇有限的空間。
從原理上看,它融合了俄羅斯和美國兩國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從整體的設計和佈局上也能看出端倪。這才是陸揚最覺得煩躁的地方。
美國人最講究效率,設計超額度係數都比較小;俄國人最講究放大戰爭功效,設計系數一般都非常大。二者各有千秋,屬不同的風格。但要把這兩種極端風格捏合在一起,尋找平衡點的話,很容易造成各個系統在非常情況下的衝突。
比如說,核反應堆控制棒的安全進給度的設定。控制棒進入反應堆越深,鏈式反應的劇烈程度就減弱,產生的熱能就小;反之亦然。如果按照美國人的設計,1。2~TXT小說:…。5倍的超負荷度,由此引數就會影響到系統其它所有的裝置超負荷引數都按照這個比例計算。但是裡面如果增加了俄羅斯的設計風格,那他的設計超負荷最少都在2倍~3倍以上。兩種型別裝置連線在一起,就產生材料、緊急情況運轉等等的衝突。尤其是在反應堆是俄羅斯風格,輔助裝置是美式風格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更加突出。
站在這座俄羅斯設計風格的核反應堆高架平臺上,看著控制棒在電腦的控制下上下起伏,不斷地調整這反應堆裡核反應的中子濃度,陸揚認真地看著,認真地思索著,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一次抖動。
500MW的核反應堆,按照設計書上標明是1。6倍超負荷餘量,但是從現場裝置上看,控制棒的伸縮長度還以加大30%,這就是設計者在選型上對自己設計的信心問題,顧慮安全效能上多了一點的緣故。
胡蒙見陸揚站在那裡不動,也不敢打擾他。他跟龍振海有很多年了,知道一個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最怕別人打斷思路。所以他選擇站在入口,一邊欣賞核反應堆的雄姿,一邊注意又沒有人接近這裡。
雖然在海軍幹了八年了,耳朵聽核反應堆這個詞語都聽出繭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