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第2/4 頁)
麼包頭才放了一個師的兵力?”
周參謀長解釋道:“你不明白,綏遠那個地方太窮。要是把部隊都集中在包頭,那後勤壓力就足以把第八戰區拖垮。不過,傅長官這回確實是失算了,沒想到日軍的打擊竟然來得這麼快!”
鄭衛國苦笑道:“何止是傅長官,我們不是也是被打了一悶棍嗎?這一輪較量咱們算是輸給多田駿了!”
本來包頭的防禦還是很穩固的,東面有薩拉齊、莎木佳、沙爾沁作屏障,北面各縣城、據點也大多被收復,南面是黃河天險,不怕日軍包抄,西面更是穩固的後方。日軍離包頭最近的前哨陣地,像察素齊、托克托,距離包頭都在一百二十公里以上。要是按正常的情況,日軍一路殺過來,包頭方面早就做好準備了。
可誰也沒有想到日軍竟然玩了這麼一手瞞天過海。看來多田駿確實是有兩把刷子,不是“傻瓜元”之流可比。歷史上大多認為岡村寧次才是最厲害的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其實多田駿也是不差,特別是在戰略上,甚至比岡村還要強上一籌。至少岡村在戰略方面,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
反觀多田駿,上任伊始就搞了個“囚籠政策”,即 “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 治安肅正計劃。這個策略看上去費時費力,有些蠢笨,但對八路軍的威脅卻是極大。因為八路軍最厲害的地方不在於有多能打,而是能跑,對付這種流動性極大的游擊戰術,歷來沒有取巧的辦法。像歷史上清政府鎮壓捻軍,採用的就是長圍戰術,限制其流動性,再以重兵進剿。這從戰術上講無疑是很高明的,岡村寧次後來搞得什麼“四二九大掃蕩”、“五一大掃蕩”,其實都是延續了多田駿的方略。
第二步是對付綏遠。華北淪陷後,只剩兩道大門,一是中條山,第二就是綏遠。歷史上,傅作義反攻包頭,差點兒就得手了。但多田駿立即反撲,雖然沒能消滅傅作義,卻把他堵在綏西,從此一直到45年都沒能往包頭以東一步。
第三步,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著名中條山戰役。一舉打垮了10萬**,把華北的最後一道大門也給關上了。
儘管當時的戰局混亂,但回過頭來一看,就很明顯了,多田駿有目的在打,戰略思路非常明確。像這回也是,儘管冀中方面的威脅更大,多田駿卻沒有攻打冀中,而是出人意料的攻向了包頭。
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多田駿表面上在冀中外圍調兵遣將,造成一副要攻打冀中的假象。同時又對內嚴密封鎖訊息,使得馮錕和八路軍那麼多內線都沒有得到相關的情報。雖然是敵人,但不得不承認,這一手玩得很漂亮,把兵法虛虛實實的要義發揮到了極致。
周參謀長點頭道:“總座說得不錯!看來以後跟這個多田駿過招,要多個心眼兒了!不過只要包頭還在我軍掌控之中,咱們就還有翻盤的機會。當務之急是怎麼解包頭之危。”
鄭衛國贊同地點了點頭,又問道:“現在包頭危急,傅長官又向我們求援,你們說說,我們該如何應對?”
蔡文治忙道:“總座,卑職有個想法!”(未完待續。。)
ps: 更這麼晚,沒臉解釋什麼了,大哭!
第四百三十七章 喋血包頭
1939年2月18日夜,包頭東,莎木佳鎮。一走進鎮內就能聞到一股濃烈的硝煙味兒和血腥味兒。原本鱗次櫛比的房屋和商鋪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斷壁殘垣,滿目瘡痍,還有殘肢斷臂,遍地血腥,無不彰顯著戰爭的殘酷。
日軍一個大隊在炮火掩護下從白天中午開始攻打,但一直打到天黑還是沒能解決戰鬥。幾次突入鎮內都被守軍趕了出來,雙方都是死傷慘重。特別是幾條街口上,由於敵我雙方反覆爭奪,兩軍將士的遺體交替著推疊在一起把路口都堵住了。這讓日軍惱火之餘,也不禁產生了一絲敬佩。要知道這裡不過是一個小鎮,而且並沒有什麼堅固的工事。
“阪原君,這裡的支那軍可真是頑強啊!”
“索多斯內!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我看只能先圍住,等到天亮之後再解決他們!”
“喲西!”
……
事實上,駐守在鎮內的第303團一營傷亡非常慘重,完全是憑著一股子信念在支撐著。戰前八百多人的一個營,打到現在已經只剩兩三百了。
“水!”一營長呻吟了一句,枯裂的嘴唇已經變得灰青。他身負重傷,正躺在一副用門板改做的擔架上。由於水井被炮火掩埋,部隊已經斷水多時。
幾名警衛員到處翻撿,看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