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第3/4 頁)
趁機壯大了。
一旦走到了這一步。美國就會從包圍世界變成被世界包圍。亡國之禍將不是虛言。所以必須找到一條生路。美國的國家智庫經過一番嚴密而謹慎的分析和推演之後,一致認為“中國將軍”的建議是最穩妥的。即在最短時間搶佔堪察加半島,然後用b24和b25轟炸機直接幹掉日本。日本的絕大部分工業都在本土。一旦被摧毀,就再也沒有與美軍爭雄的本錢了。
b24“解放者”是一種四發遠端轟炸機,航程可達5152公里(裝載5000磅炸彈時為2300英里,即3700公里),而從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到日本的北海道只有1600多公里,到本州島只有2000公里,到東京只有2500公里。所以一旦盟軍能夠在堪察加站住腳,日本本土的絕大部分都將處在“解放者”的陰影之下。
“而且……”趙參謀長介紹道:“我們還可以讓飛機從堪察加起飛,轟炸日本之後再到中國華北降落。”
這就類似於杜立特轟炸中採用的辦法,而且陸基起飛的b24比從航母上起飛的b25要遠得多,也更加安全。屆時,即便是日本最西面的九州島也逃一劫,雲爆彈會將那裡的船塢和造船廠轟成渣。
馬歇爾將軍讚賞地點了點頭,笑道:“光有華北還不行,如果能加上東北就更妙了!”
趙參謀長忙道:“請馬歇爾將軍放心,我們第二戰區正在籌劃對東北的行動。到時候如果能得貴軍的空中支援,那就更好了!”
以二戰區的實力,對抗華北方面軍還行,如果再加上關東軍就很困難了,這還是關東軍被大量牽制在西伯利亞的情況下。如果日軍大量返回東北,到時候只怕還有幾場惡仗,所以二戰區上下都希望美軍轟炸機能直接提供空中支援。
馬歇爾將軍聳聳肩說:“如果你們能讓機場和碼頭提前完工,我想這當然沒有問題。”
從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到哈爾濱大約是2500公里,到長春是2700公里,到瀋陽是3000公里,到大連是3400公里,均在b24轟炸機的航程之內,扔完炸彈之後還可以直接去冀中的秘密大型機場。以美軍的財大氣粗,這當然沒有問題。
趙參謀長大喜,笑道:“那就太好了,馬歇爾將軍,我想接下來的場景一定會讓您感興趣的。”
兩人邊說邊走,很快來到了一處正在擴建的碼頭。上千的戰士們正光著上身,喊著號子,在泥地裡拼命工作。很明顯,這個碼頭就要完工了。馬歇爾開始還擔心質量不達標,可仔細看了一下,絕對是按最高標準建設的。
這裡以前是蘇聯太平洋艦隊的一個重要港口,能夠停泊重巡洋艦,勉強停一艘航母也不成問題。但考慮到卸貨和防禦等問題,必須加以改造,所以這裡一個營的官兵正在晝夜趕工,為的就是能在反攻東北之前派上用場。
馬歇爾在碼頭邊上看了半晌,感到非常震驚,轉對說:“請允許我表達對戰士們的敬意,這種建設速度在美國是難以想象的。”
趙參謀長自豪地說:“他們是中國最好計程車兵!”
馬歇爾贊同道:“我非常同意您的觀點,能從中國不遠萬里抵達堪察加,本身就能說明他們的意志。只可惜。他們本應該出現在戰場上,而不是工地上。”
趙參謀長卻反對說:“不,這就是我們的戰場!”
馬歇爾愣了一下,隨即道:“您說得對,或許在這裡更能體現一名軍人的價值。”
“將軍請!”
“請!”
兩人又換乘了一輛吉普車,沿著剛修好不久的土路向內陸駛去。沿途不時還能看到殘磚斷瓦,這是前不久戰鬥留下的痕跡。從各種彈片的劃痕上可以看出,那次戰鬥並不經松。事實上也是如此,日軍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進行極為頑強的抵抗。好在他們的兵力不多,又來沒得及對工事進行加固。一番血戰之後。這個最重要的港口終於易主。
馬歇爾不時朝窗外看去,好奇地問道:“趙,我們這是去哪裡?”
趙參謀長笑道:“當然是機場!”
“很遠嗎?”
“嗯,我們馬上要去的是一號機場。也是我們目前修築的最大的一個機場。距離碼頭有三十公里。”
其實碼頭附近就有一個小型機場。是供飛機組裝和轉場用的。在那裡,五十架野貓戰鬥機已經組裝完畢,隨時可以升空作戰。此外。還有三架b24遠端轟炸機,馬歇爾他們就是乘坐這種飛機從直接從阿拉斯加飛機過來的。
不過那個地方位置比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