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3/4 頁)
本來97軍的物資供應還是很充分的,但連番戰鬥損失很大,特別是有些戰鬥不僅沒有繳獲,還要消耗大量的槍支彈藥,再加上部隊又連續擴張,儲存的物資已經快要見底了。
主力部隊尚且如此,各分割槽的情況就更糟糕了。一些老部隊還好,但新徵招計程車兵連人手一槍都做不到,實彈訓練也沒法保證。這實在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
正等得心焦,一名通訊員噌噌噌跑來報告,說:“報告司令,騎兵連已經跟運輸物資的大車隊接上了頭。據他們估計一個小時之後就能到達。”
鄭衛國點點頭,說:“好,我知道了,去吧!”
楊教授有些興奮地問道:“這個大車隊總共有多少輛大車?”
周參謀長答道:“據一分割槽報告,一共有五十五輛。其中五十輛大車上是運的軍火。另外五輛是隨行德國專家的私人物品。”
程政委驚訝地說:“有這麼多軍火?司令之前不是說物資很少嗎?”
鄭衛國笑了笑,說:“確實不多,你別看有五十輛大車,其實每輛大車也就載重一噸多點兒,總共不過六十噸左右的物資,只相當於一節火車皮。”
程政委他們歡喜地說:“六十噸也不少了!”
“對,已經很多了!俺們在晉察冀的時候從來沒弄到過這麼多。”
“是啊,不少了,不少了。要是在太行山,夠一個軍分割槽打幾年的遊擊了。”
……
周參謀長說:“可惜讓李宗仁長官攔腰宰了一刀。不然就有一百二十噸了。”
程政委聽說一下子就少了一半。肉疼不已,氣憤地說:“還有這事兒?這不是攔路打截嗎?能不能想辦法要回來?周副主席眼下就在武漢,要不請他出面想想辦法?”
鄭衛國笑著搖了搖頭,無奈地說:“武漢會戰正打得激烈。物資早已被各部隊爪分。怎麼可能要得回來?再說李長官也沒白要。他幫我們弄到了一批軍用機械,放在冀南沒運過來。”那批機械相對較大,所以鄭衛國打算送到太行山上的兵工廠去。就沒運到冀中。
程政委有些不甘心地點點頭,遺憾地說:“太可惜了!足足六十噸啊,這樣的好事兒就連八路軍總部也沒撈著過幾回。”
歷史上,八路軍曾接過三筆“大單子”。第一次是太原會戰時,傅作義將軍見太原馬上就要淪陷,擔心物資被日軍掠奪,便讓周公想辦法把太原周邊的倉庫搬空。這點小事兒自然難不到他老人家,於是立即動員民眾搬運,白撿了一個大便宜。
第二次是日軍大舉進攻晉南,衛立煌率部抵抗最終失利,遂下令將臨汾等地的**軍火“轉讓”給了八路。朱總司令當時身邊只有兩個連,卻愣是搶在日軍前面把物資搬了個精光。
第三次是衛立煌去延安看望養傷的林師長之後,深受感動,下令給八路軍補充了一百萬發子彈,另外還有數目不詳的其它軍用物資。
這些情況鄭衛國自然是清楚的,就開玩笑說:“好歹也撈著幾回啊,你在晉察冀的時候就沒開過洋葷?”
程政委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還洋葷呢,實話跟你說吧,自打115師分兵以後,整個晉察冀得到的補給加起來都沒超過五十輛大車。”
王主任說得更加可憐:“上級哪有補充?哪一仗不是靠咱們自個兒繳獲?說句不好聽,完全就是等米下鍋啊!”
鄭衛國驚訝地說:“有這麼嚴重?”歷史上這麼困難不奇怪,聶帥當年給延安寫信說得那才叫一個悽慘(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看)。可鄭鬍子穿越以後發了不少福利啊,物資怎麼還是這樣緊張?
程政委解釋說:“八路軍總部目前重點發展平原地區,晉察冀大多都是山區,分到份額自然就少了。”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部隊擴張太快。鄭鬍子幫忙弄到的武器越多,八路發展地就越快。有多少槍就敢拉多少人,所以不管補充多少還是缺武器。
鄭衛國點點頭,心想原來如此,可是再一想突然發現不對頭,忙問道:“那我們冀中呢?冀中也是平原啊,能分到多少份額?”
程政委呵呵一笑,說:“沒有!”
周參謀長一聽,忙眨巴眨巴眼睛說:“這個可以有!”
楊教授也說了句公道話:“對,應該有,一視同人嘛!”
程政委攤開雙手笑道:“實不相瞞,我來的時候聶司令員就給我透過底了,以後冀中那一份歸晉察冀。不然的話憑什麼把冀中這麼大一塊肥肉讓給97軍呢?”
鄭衛國忍不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