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3/4 頁)
會不會有麻煩?”
鄭衛國搖頭道:“不會的,李良榮、廖耀湘二人是較為純粹的軍人,跟胡學熙這種黨棍是不同的。”
程政委恍然大悟,說:“您的意思是想拉攏他們?”
鄭衛國苦笑道:“我倒是想啊,不過這兩個人對常凱申很忠心,很難拉攏得過來。我的想法是,能拉則拉,拉不過來也要為我所用。畢竟這樣的人才浪費掉就太可惜了。”
程政委點點頭,笑道:“其實想要拉攏倒也不難。”說著隨口道出幾條計策,讓鄭鬍子聽不禁拍手叫絕。
有分教,直叫英雄無歸路,蒙冤戰將換門庭。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八章 陰謀陽謀
李良榮和廖耀湘都是當時難得的軍事人才。尤其是廖耀湘,學貫中西,戰術水平極為出色,還精通機械化騎兵作戰。如果能把這兩人挖過來,必將對第41集團軍的成長產生極為重要的作用。
但鄭衛國還有兩個疑慮,第一是怕人沒拉過來,反而背上一個挖人牆角的惡名。第二則是擔心會因此激怒了常凱申,導致和國府的關係徹底破裂。這兩個後果都極為嚴重,甚至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程政委卻胸有成竹,很有把握地說:“司令員你儘管把心放到肚子裡好了,這件事情只要我們肯辦,就一定能辦成!”
他見鄭衛國還有些不放心,又透露了兩條“秘聞”。第一件事情跟李良榮有關。那是1927年,李良榮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擔任少校團副。那年的4月12日,常凱申校長突然向左翼勢力舉起了屠刀。一時間,上海灘上人頭滾滾。正義感很強的李良榮對此極為反感,一怒之下脫離了軍隊,並進入上海勞動大學學習。
第二件事情跟廖耀湘有關。廖耀湘是黃埔的小字輩,第六期畢業。畢業後不久即以上士身份赴法國留學,初學三年法語,然後進入聖西爾軍校學習。法國是什麼地方?gc主義的源頭之一。大名鼎鼎的旅歐支部就是在法國成立的。廖同學在法國呆了六年,難免不跟gc黨人打交道。
鄭衛國皺起眉頭說:“李、廖二人深受委員長信任,就憑這兩點恐怕很難奏效吧?據我所知。**將領中早先跟我黨有來往的可不在少數。委員長就算有所猜忌,也不敢一竿子全部打死。”
前段時間的蘭封會戰中,李良榮身為師長連吃敗仗,照樣安安穩穩地在侍從室當參謀。轉眼間又調到華北來當集團軍參謀長,可謂聖眷正隆。廖耀湘就更不用說了,一個六期生都快爬上師長的位置,可憐不少一期的學長還為個團長爭得頭破血流呢!
程政委笑道:“若是別人自然不行,但委員長這個人外寬內忌,可不是一個用人不疑的人!”
鄭衛國有點迷糊,說:“那我們怎麼做?舉報他們兩個通共?”
程政委搖頭說:“呵呵。這樣做未免落了下乘。還會被對方視為故意挑撥。不妥,不妥!”
鄭衛國還是沒弄明白,問道:“那你的意思是?”
程政委故作神秘,反問道:“司令員。您有沒有聽過一個古代的寓言?”
鄭衛國疑惑道:“什麼寓言?三人成虎?”在他的認識中。三人成虎算是離間的一條好計策了。親如母子也會上當。
程政委呵呵一笑,說:“不是這個,而是疑鄰盜斧!三人成虎太麻煩。還有暴露的危險。疑鄰盜斧就簡單多了,我們只需要在委員長心裡種下一顆種子,然後靜靜地等它生根發芽!”
疑鄰盜斧這則寓言出自《呂氏春秋》,講的是古時候有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暗中觀察那人,結果發現那人走路的樣子、臉上的神情,還有言談舉止無一不像是偷斧子的。然而,事實證明這些疑點都他自行“腦補”的,那個人根本就沒有偷過。
程政委說的辦法便是基於這個道理,利用人性的弱點讓委員長不斷地加深自己的懷疑,最終導致信任破裂。最可怕的是中計的人明明上了當還渾然不知。
鄭衛國終於想通了其中的關節,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說:“這麼陰毒的主意是誰想出來的?老程,你可別說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程政委不高興地說:“這麼好的點子哪裡陰毒了?而且憑什麼說不是我想出來的。”
鄭衛國笑道:“呵呵,老程,你休要瞞我。這個計策看似簡單,實則專攻人性弱點,陰險無比卻又不落痕跡,沒有幾十年的閱歷是絕對想不出來。就你那個直筒子脾氣,更加不可能。”
程政委哈哈一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