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3/4 頁)
是三八大蓋,用的卻是馬四環的槍機。最後一枝最為古怪,竟然有兩個槍筒,也不知是做什麼用的。迫擊炮則分大、中、小三個,最大的應該是82毫米口徑,中間那個是60毫米口徑。最小的只有50毫米口徑看起來更像是擲彈筒。
這些武器從外表看都很新。但工藝稍顯粗糙。一些細節方面設計得不錯,似乎是綜合了一些同類產品的優點。但由於沒有銘牌或者鋼印,無法判斷是哪裡生產的。
馮軍長蹲下來端詳了半晌,滿臉疑惑道:“這是哪國產的。我怎麼都沒見過呢?”
周參謀長也沒看明白。猜測說:“難道蘇聯給的援助產品?”
鄭衛國笑道:“這哪像老毛子造的東西。我看是八路軍各兵工廠自己打造的吧!”
程政委和楊教授相視一笑,解釋說:“還是司令員眼光準,這些都是八路軍各兵工廠生產的軍火樣品。專門送到總部檢驗去的。回來的時候,左副參謀長讓我給司令員帶回來看看,說是要加強軍事交流。”
馮軍長聞言大吃一驚,忙搬過一具小型迫擊炮,在炮口比劃一下,驚訝地說:“八路在敵後都能造迫擊炮了?這是六零炮吧!”
程政委點點頭,笑道:“嗯,這是一二九師兵工廠生產的六零迫擊炮,全重20公斤,最遠射程1200米,最大射速每分鐘30發。”
鄭衛國也湊上前看了看,現在第四十一集團軍就缺連、排一級的壓制火力,用六零迫擊炮是再適合不過了。平安縣兵工廠也研發了一款,但離裝備部隊還需要一段時間。
程政委問道:“司令員,這種六零炮跟我們兵工廠試製的相比如何?”
鄭衛國單手提了起來,覺得有點沉,說:“射程射速都還行,就是重了一點兒。一名戰士想搬著走還是有點吃力。”
程政委解釋說:“主要是沒有好鋼,軌道鋼如果造得太薄就容易炸膛,使用壽命也低。”
鄭衛國點點頭說:“嗯,我們兵工廠事實上也面臨這個問題。現在這條件想建個鍊鋼廠太困難了。”
根據地兵工廠建設了這麼長時間,鄭鬍子又倒處蒐羅工人和機器,但鍊鋼廠還是沒辦起來。到目前為止,只能生產白口鐵和灰口鐵。白口鐵是鍊鋼的原料,生產了一大堆,可就是沒法變成鋼,所以之後就以生產灰口鐵為主。灰口鐵雖然也是生鐵的一種,但它比較軟,鑄造效能好。現在根據地造手榴彈和迫擊炮彈就是用的這種鑄鐵,碎片率相當不錯。
只可惜大部分身管火炮(山、野、重、高)用的都是鋼炮彈,所以光煉灰口鐵也沒用,必須得有鋼材。目前兵工廠生產山炮炮彈用的都是軌道鋼。這種鋼材比炮膛鋼要軟得多,加工起來也很方便。只是要從鐵路上扒回來也不是那麼容易。鐵路那是日軍的命根子啊,想扒就得跟鬼子拼命。毫不誇張的說,每一段鐵軌都是用命換的。
程政委說:“司令員不是從委員長那裡要來了一批鋼錠麼?”
鄭衛國點點頭說:“嗯,是要了不少。可那個孔胖子辦事太不爽利了,現在到貨才十幾噸。”說著說著就有些惱火,忍不住攤開雙手罵道:“你們說這種人害人不?”
那批鋼錠其實是閻老西兒在戰前從捷克斯柯達兵工廠買來的。本來想搶在日軍全面侵華之前造出一批大炮來,可沒想到物資剛到香港戰爭就全面爆發了。沒過多久,太原淪陷了。雖然從兵工廠搶運出一千多臺小型機械,但造炮是不可能了。老西兒心想不能白白便宜了日本人,就當作順水人情送給了中央。
這批鋼錠數量極大,有資料說高達二十五萬噸。從當時各國的鋼產量來看,這個資料似乎有些誇張,況且老西兒進的還是炮鋼,斯柯達只怕也拿出來這麼多。當然,即便沒有二十五萬噸,也不是小數。
抗戰前幾年,軍政部兵工署還能造點武器、炮彈啥的,用的就是這個鋼。質量還行,產量也還過得去。
遺憾的是,孔胖子當年只顧發國難財,竟然沒把這麼重要的戰略資源搶運到大後方。兵工署每次要用時,才從香港拉一點回來,結果剩下的一大批在42年香港淪陷以後全便宜了日本人。研究國府抗戰時期的軍工生產就會發現,42年以前還是能造的鋼製產品的,可42年以後幾乎在猛然間陷入了停頓,就是因為斷了這最為重要的原料。
鄭衛國打聽到這個情況之後,就跟孔胖子做了一批交易,以十倍的運價請他運到華北來。徵得委員長同意之後,孔胖子立馬就樂顛顛地答應了。現在這批鋼錠已經有部分送到了平安縣兵工廠,尚在測試其效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