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部分(第1/4 頁)
41式山炮威力更大,但問題也更大,幾乎無法參戰。聯隊炮班計程車兵們只能傻不啦嘰地躲在炮盾後面看著步兵們被虐殺。為什麼呢?因為41式山炮的最大射角只有40度,對於榴彈炮來說實在太低了,對於山炮來說更是無法想象。
大家都知道,拋物線呈45度角是最遠的,如果考慮到空氣阻力的因素,最遠射角大概是42度左右。偏離這個角度,越大或者越小都會導致射程下降。41式山炮既然最大射角才40度,超過42度自然是沒可能了,只能採用小角度射擊。面對近距離目標只能採取平射的方式,可平射就意味著炮彈要先從日軍陣地上空掠過,角度稍有偏差就會打在自己人身上。這就極大的限制了炮火的發揮。
在地上挖坑是一個辦法(把炮放在坑裡可以增加射角),可是388團幾千雙眼睛盯著呢!好端端的你在地上挖坑,誰不曉得你是要架炮啊?這下好了,只要讓迫擊炮搶先測算方位,等山炮一進入陣地就是一陣亂轟。日軍挖了兩三個坑。見這招兒實在不靠譜,終於不敢再挖了。
反倒是388團的迫擊炮都藏在工事內,均採用超過80度的大仰角射擊,打得又快又狠。特別是150毫米重迫擊炮,每一發炮彈落下都要帶走一片血肉,哪怕只是隔得近一點兒也被震得耳鼻流血。
山炮兵大隊長雄田一郎少佐在炮隊鏡內看了看,驚得面無人色,結結巴巴地說:“大佐閣下,這個距離不適合炮兵出動,私裡媽色!”說著深深鞠了一躬。
有人可能要問。山炮兵裝備的不是94式山炮嗎?41式山炮存在的問題。94式山炮也不例外(最大射角僅45度),或者說日式山炮都存在最大仰角過小的問題。由於崗崎大佐之前下達的命令,山炮大隊各炮兵小隊已經隨同步兵前進,目前均處在射程盲區。
雄田一郎磨蹭了半天。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是乾脆把山炮推到陣地前沿用榴霰彈向388陣直射;二是把步兵往後撤一撤。炮兵也往後撤一撤,拉開距離後再用曲射的方式轟擊敵軍陣地。
崗崎大佐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跟鍋底一樣黑了。把山炮推到陣地前沿無疑是一種簡單的辦法,可是損毀的可能性也很大。就算炮兵們敢於給“大炮上刺刀”。崗崎也不敢承擔火炮大量損毀的後果。
可如果後撤的話,豈不是宣告進攻失利?這讓爭強好勝的崗崎大佐把臉往哪兒擱呢?都說中國人好面子,其實日本人也一樣。套用一句話,面子無關生死,面子高於生死。糾結了好一陣之後,崗崎終於決定不要臉了先,打贏這一仗再說。於是讓山炮大隊重新集結,並退後一公里,然後又讓步兵第一大隊交替掩護後撤,打算重新組織兵力進攻。
日軍這一動,388團馬上就發現了。參謀長立即向劉元勳團長報告。副團長歡喜地說:“好,小鬼子終於是扛不住了,尿性!俺就說嘛,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誰怕誰啊?”
劉元勳團長眉頭微皺,說:“不好!日軍是想收縮兵力重新組織攻勢,咱們防線太單薄,不能讓他們從容組織兵力進攻。”
388團本來是打算在鎮內佈防的,王理寰師長髮現不對勁兒才趕緊他們撤了出來。由於時間緊張,他們只好沿著鎮子外圍修築了這樣一道長長的弧形工事。好處是便於隱蔽,且接敵面廣,可以發揮重機槍多的火力優勢,像剛才甫一交戰就給日軍步兵第一大隊造成了很大的傷亡。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陣地太薄,缺乏縱深,一旦讓日軍鑿穿一處,就可能導致整道防線崩潰。
參謀長點點頭說:“不錯,我也是這樣想的。團座,副座,依我看不如趁日軍撤退時趁勢發起反擊,打亂他們的部署。”
劉元勳團長略想了一下,咬牙道:“好,狹路相逢勇者勝,今天老子就跟小鬼子拼上這一回。通知一營長,立即組織兵力,準備展開反擊!”
果然,日軍很快開始組織撤離,各中隊、小隊交替掩護向後退去。只是有些士兵尚不服氣,執行撤退命令並不堅決,還有些士兵則被嚇破膽了,只想早點脫離戰場。這樣一來,撤退時就顯得有些凌亂。
“時機已到,立即反擊!”劉元勳團果斷地下達了反擊命令。
一營長忙飛舞著手槍,大吼一聲:“弟兄們,給我殺啊!”
戰士們在機槍和迫擊炮的掩護下迅速湧出戰壕,高聲吶喊著向日軍衝去。日軍見慣了**逃跑,像這樣兇狠地反擊還是第一次碰上,當場就有些懵了。由於隔得很近,也就是耽誤這麼一小會兒的時間,一營將士組成的洪流已經跟日軍第一大隊狠狠地撞擊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