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第2/4 頁)
發揮了巨大的能量。
周參謀長當時卻有不同意見,反對說:“總座,這恐怕不妥。要是學員們一個接一個地進入軍校學習,哪兒還分得清誰是第幾屆的呀!”
鄭衛國解釋說:“分那麼清楚幹嘛!我就是想要徹底打破這個‘屆線’,避免學員們靠資歷混飯吃,見面就要喊學長。難道學長就一定比學弟厲害嗎?誰行誰不行,戰場上見分曉。”
在他看來,黃埔軍校最大的問題就是對資歷看得太重。選拔軍官的時候,先不看能力品行如何,而是先看你是第幾屆的。到最後一、二期學員中不少酒囊飯袋都躋身高位,而後面畢業的優秀學員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周參謀長沉思片刻,心悅誠服地說:“還是總座想得深遠!”
程政委則開玩笑說:“委員長當年要是實施這個方案就好了,那我看到徐副師長、陳旅長、林師長他們就不會覺得矮了一截了。”
大夥兒一聽,都哈哈笑了起來。因為徐、陳二人均為一期生,林師長是四期,程政委是五期。要按黃埔的規矩,見面就要喊學長。當然八路講究官兵平等,不搞這一套,程政委此言純粹是在說笑。
等他們把工作忙完之後,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鄭衛國站起來朝窗外看了看,說:“時間也不早了,明天還舉辦軍校的開學典禮,大家都早點回去休息吧!”
程政委他們紛紛告辭離去,走之前還半開玩笑地囑咐說:“司令員可別忘了把李良榮和廖耀湘叫去。”
鄭衛國笑道:“放心吧!如此良機,豈能錯過?”(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九章 開學典禮
出席軍校開學典禮的事情,鄭衛國早就跟李良榮和廖耀湘講過了。兩人不僅欣然表示同意,得知軍校缺乏教官,還主動提出要幫忙在學校帶課。
為什麼會這麼好心呢?一方面,因為博野民軍事件和胡學熙事件,兩人對鄭衛國有些愧疚。另一方面,他們也是想試探鄭衛國有沒有割據一方的念頭。因為在他們看來,建立軍校就是為了培養自己的班底,極有可能演變成一個新軍閥。這是持正統觀念的他們所不能容忍的。
如果鄭衛國想借機建立自己的班底,肯定不會容忍別的勢力插手,這樣就揭穿了他借抗日之名行割據之實的真面目;如果鄭衛國同意的話,那正好,兩人還可以藉機在軍校內部培養出親中央的勢力來。
次日一早,鄭衛國便讓柱子把李良榮和廖耀湘請了過來,大家在一起吃了個早飯。等程政委、周參謀長、周福成軍長、馮佔海軍長他們匯合之後,就一起朝典禮的舉辦地——東郊閱兵場趕去。至於熊處長,早早地就趕過去佈置會場了。
東郊閱兵場是一處非常寬敞平坦的壩子,據說古代某位名將曾在這裡閱兵,還留下了點將臺等遺址,頗有些歷史的滄桑感。不過多年荒廢下來,此地早就沒有當初沙場秋點兵的景象。附近的農戶時常在此晾曬穀物,將其改造成了一個超大的曬場壩。
冀中陸軍軍事學院的開學典禮上也沒有什麼多餘的佈置,就是將土地平整夯實了一番。然後在點將臺上拉了一條橫幅。若論條件,比當年黃埔軍校成立時還要寒酸許多。但鄭衛國等人絲毫不介意,一個個歡喜地合不攏嘴巴。
在宣佈軍校正式成立之前,首先進行了一個閱兵儀式。站在主席臺上的是鄭衛國及第41集團軍各部長官。接受檢閱的則是學院的教職員工和第一批學員。
熊處長,不,現在應該稱熊院長了,小步跑來,立正敬禮道:“報告總座、各位長官,閱兵儀式準備完畢業,是否開始。請指示!”
鄭衛國大手一揮。命令道:“開始!”
隨著他一聲令下,政治部軍樂團開始演奏進行曲。現在第41集團軍七拼八湊,已經有一支非常正規的軍樂團,不再是以前的草臺班子了。
像什麼長笛、單簧管(又名黑管)、薩克斯。圓號、長號、中音號。大鼓、大鑔、小軍鼓。總之,木管、銅管、打擊樂三大類樂器是應有盡有,同時還保留了快板、鎖吶等富有傳統特色的樂器。便於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在慷慨激昂的曲調中,軍事學院的教官和學員們排著整齊隊伍開始進入場地。教職員工不多,只排成一個方陣。學員們有近三百人,分為七個大方陣跟在後面。他們在旗手的引領下,喊著口號,邁著整齊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地,頗有些氣勢。
教員們組成的方陣最先走向主席臺。這些教員的來源非常複雜,有各軍閥部隊的舊軍官,有軍委會整編時派來的軍官,有八路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