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幸運的是,外面的裝潢似乎很陳舊。但是裡面倒挺現代化。道觀的接待大廳裡面擺著紅木傢俱。角落擺著一個落地式的櫃式空調。
道觀的道長是個才四十出頭的中年漢子,姓李。看起來修為也不深。據他說,這是一座“子孫廟”。就是說,這道觀是師徒之間代代相傳的資產。道光年間建起來的,他是這裡的第十五任觀主。道觀的資歷,歷史,在整個a市都是首屈一指的。
“這一枚,老祖宗說是元代的高古玉。”李道長先出一枚鳳凰騰飛狀的古玉。
“道長,有句話晚輩要糾正一下。”謝文湛上手之後也不直接點明真假,而是笑了笑:“高古玉是戰國和漢以前的玉器,明以前的玉器稱為古玉。這一件東西,假如真是元朝的玉器。那該稱為古玉。和高古玉還差了一千多年的歷史。”
那道長抱拳道:“慚愧,慚愧!還是專家來掌掌眼。”
“東西不錯,料子是和田青玉。但我看到不了元代。玉器斷新老,得看玉質的鈣化程度,和沁色的深淺。這件大概是明末的。”
“啊?!那,那值多少錢?”
“參考去年的行情,明代末期的古玉大概是5…8萬。”
那道長點了點頭,看來也接受這個價格。接著,謝文湛把其餘幾枚玉器都斷了年代。時間從北宋到明末不等。清一色全是和田古玉。加起來,這些玉器一共值個五十多萬。但和翻修道觀的費用比起來,也就是九牛一毛。
“怎麼不去募捐?”
“小姐,現在紅十字會都募捐不到善款了。更何況我們這些道觀。”
李道長有些無奈。但忽然想到什麼,一拍大腿:“對了,後院的閣樓裡還有一塊帶血沁的玉璧。那個東西是民國的時候觀主收購過來的,說不定是戰國的古玉璧。”
“戰國古玉璧?!”
白汐想笑,但礙於人家在場。只能憋著笑。等李道長走了,她就忍不住了。玉璧是戰國的重要禮器,存世量極其稀少。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和氏璧”了。成語“完璧歸趙”中的璧就指的是和氏璧。傳聞是一個名叫卞和的工匠,以被砍去兩條腿為代價,進獻這塊美玉給了楚文王。後來,又被秦國奪去,製成了傳國玉璽。
秦亡,和氏璧由子嬰獻給了劉邦。成為“漢傳國寶”。漢末,又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一直到唐朝開國。和氏璧落入李家手中。有史記載的,最後一任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
後來,石敬瑭攻陷洛陽。李從珂放火燒宮。和氏璧連同整個皇宮一起毀滅了。之後下落不明,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雖然,和氏璧已經絕世,但它的美名一直流傳。同時代的,能儲存至今的戰國玉璧,真的拍賣起來少說五億往上。基本都在國內各大博物館內待著。連白汐自己都沒見過幾塊:“戰國古玉璧都是國寶級文物吧?難道還有流通的不成?”
“要說是玉佩,玉環,還有可能……玉璧…有市無價。就是至尊行也沒有經手過。”謝文湛也覺得可笑,但,清淨之地。不願妄言。
不一會兒,李道長又匆匆回來。說是怕玉璧搬運的過程中有損,不敢動。請他們親自去看一看。
以為就是個小閣樓。但去了之後,白汐才發現這道長口中的閣樓,其實是個小書屋。三排書架,整整齊齊碼著許多老舊的書刊。
妖氣收斂著。她儘量不去驚動周圍的老物什。
謝文湛跟李道長上去鑑寶了。白汐就在下面看看書。老實說,雖然沒見到實物。但戰國玉璧這種東西,能出現在這種地方,就有鬼了。見過誰把幾億的東西,隨便放在屋子裡的?所以,她寧可和古書們作伴。不去看那假冒的高古玉。
隨手抽下一本古陶瓷的書。呵,是程璋寫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民國22年出版的《明清陶瓷全編》。外面還加了一層牛皮書封。
翻了幾頁,她沒興趣了。合上了書。但不經意間瞄到書的背面……
一行小字:長梧子譚秋生於1938年閱畢。
譚,譚秋子?!那,那這間道觀的上一任主人是……不好!
她剛站起來,門就關上了。怎麼推也推不動、這時候,才發現這件屋子裡的所有窗戶都是關著的。手指觸到一扇窗戶,像是被電流擊中。
糟了,外面肯定貼了鎮妖的符咒!
她又摸上了一堵牆。但手又刺痛地收了回來——該死,這屋子真的有問題!到處都張貼了除妖的符咒!
不經意撞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