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3/4 頁)
是個有心願,有想法,活生生存在過的人。有了一點修為,就從墓裡面逃出來。看社火,代表他對生活還是很熱愛的。自己那一套:反正你也不是人。你不如讓我活下去。我替你做你最想做的事情。對他絲毫不起作用。
她只能協商:“有什麼我可以幫你的嗎?”
“這句話我也問你。”童賓道:“我也十分想要你的靈力。”
這可不行:“我有愛人。我要活下去。不能這麼輕易地就把生命獻出來。”
“那,我們來比試比試,怎麼樣?”童賓把碗拿了過來:“你是窯工,我也是窯工。咱們都是一行上的人。不如互相比一下技術。假如你的技術比我高超,那我可以把靈力給你。假如你比不過我,對不起,我要拿走你的靈力。”
她沒那個底氣。童賓綽號“風火仙師”。還是御窯廠出來的。肯定很厲害:“對不起,我死的時候才十五歲。技術不到家。”
“我死的時候二十五歲,半途出家學的燒窯。”童賓不甘示弱。
說完了。頓時,周圍灰暗的傢什,全部消失不見了。白汐看到,藍天白雲,一人高的窯子。各色釉料,白嫩嫩的高嶺土,手工拉胚機。還有刻刀,貼花紙……一個完全仿古的,燒窯現場。她蹲下身,捏起一點鈷土。是石子青鈷料。
童賓,這是趕鴨子上架。真的要用燒窯技術,來決定誰生存呢!
作者有話要說: 鑑寶小常識
說一下常見的青花瓷鈷料
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又稱蘇尼勃青,蘇勃尼青。蘇麻離青屬低錳高鐵類鈷料,青花呈色濃重青翠,色性安定,因為蘇麻離青含鐵高而含錳量低,在適當的火候燒造下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豔色澤,還會出現銀黑色四氧化三鐵結晶斑,即“鐵鏽斑痕”,俗稱“錫光”。
元代景德鎮與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繪製花卉枝葉,明成化以後,漸被回青等代替浙料浙江所產青料,也稱“浙青”。國產料中,此料為上乘,重則濃紅,軽則淡翠。浙料又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種,其中以元子為最佳。浙料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明代萬曆中期以後至清前期,景德鎮官窯青花瓷器均採用浙料。
回青
進口青顏料的一種。因明朝時從西域進口,故而得名。回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運用,所呈現的顏色較霽藍淺淡,多見於嘉靖和萬曆年間的瓷器。回青中之最珍貴者,在某一時期,其價格甚至超過了黃金。回青產於雲南,可作燒製瓷器原料。明正德時已出現,嘉靖時成為當時青花的標誌。
佛頭青
回青顏料中色澤最美的一種。舊傳因其用在佛像頭上染色,故名。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載: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
石子青
國產青料名。明代中期始用。據【江西大志·陶書】記載:石子青產瑞洲諸處(今江西高安、宜豐、上高一帶)。明嘉靖時燒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則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稱石青。有人認為石子青即“無名子”。
畫燒青
亦稱“無名子”。一種江西鈷土礦。經粉碎、磨細、摻水調勻,製成青料。於生胚上繪畫,施釉後花紋被罩不顯顏色,入窯燒出成蘭色,故稱畫燒青。與“無名異”“石子青”為同一種物質。
陂塘青
國產青料名。又名平等青。產江西樂平縣。明成化時用以描繪瓷器,呈色淡雅青亮。與明初永樂,宣德濃重青翠的蘇麻離青截然不同,成為一時期青花瓷的特色。
珠明料
國產青料名。產雲南宣威、會澤、宜良等縣,成份不一,以宣威所產較好。含鈷量最高。外觀呈灰黑色塊狀。經選洗、煅燒,然後粉碎,磨細,加水調勻,即成青花料供繪瓷用,約清嘉慶年間開始使用,而後逐漸成為主要青料。現代景德鎮生產青花瓷也有使用。
叫珠
國產青料之一。也稱土料。產江西贛州,呈黑色硬塊狀。粉碎磨細後,加水和勻即可用,一般用於青花粗器,因其中的鈷含量低(約1。35% )錳含量高(20%)景德鎮現用以配置紫色釉。
第113章 比試
白汐根本不想和童賓比試燒窯技術。
鈞窯的窯工,一輩子燒的是鈞窯。雕刻的手法好雖好,但遠遠比不上明代御窯廠。所以,真的比試起來,她也只有在單色釉這一塊方面,有把握取勝。萬一人家燒的是青花瓷,鬥彩,粉彩,黃地綠彩等等不同的釉色。她就沒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