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2/4 頁)
行政壟斷特徵。這種市場結構安排,既沒有充分體現規模效率原則,也沒有充分體現出競爭效率原則。首先,目前的軍工集團公司不是依靠市場力量,按照規模效率的原則組建的,而是依靠行政手段,按照傳統行政隸屬關係組建而成的,內部缺乏必要的分工協作關係,在規模上並不經濟;其次,集團公司儘管進行了分拆,但各自在軍品科研生產上具有一定的專業分工,大多形成了對某些產品科研生產的事實壟斷,集團公司之間難以有效地展開競爭。不僅如此,在一些分系統和零部件生產上,也由於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難以充分開展競爭。因而,軍工集團公司及其成員企業普遍存在著活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現象。
從軍方的採購來看,也存在著危險的傾向。
《華盛頓郵報》說,從俄羅斯進口武器,現在該是中國“斷奶”的時候了,否則就該上癮了。從純粹的貨幣支出看,進口的確比自己研發更合算。但從政治和軍事上講,大國不應該擁有自己的武器研發能力嗎?進入90年代後,世界上只有俄羅斯能向中國提供武器,但俄羅斯的國防工業正停滯不前,如果在俄羅斯這棵樹上吊死,那麼中國武器裝備也只能停留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水平了。中國經濟遠比俄羅斯有活力,也更有資助國防工業的經濟實力,自力更生,本身就是創造就業機會,讓國防工業煥發青春,為什麼就不做呢?新式裝備的下線到最後的使用,還有漫長的過程,軍人們的感受就更直接了。有幾個懂得俄語的啊?何況又是專用名詞,翻譯成中文恐怕要丟掉了一半,面對科技含量很高的蘇-27、蘇-30,中等專業水平的維護兵和士官們,真的有些抓耳撓腮了。
父親回憶說:“耿飆和劉華清訪美后,布朗(美國防部長)來華。和我談話時趾高氣揚的,張口就是,我們美國是不能賣武器給你們的!我一聽就火了,但外交場合不好吵架,我就反問他,是誰要向你買武器了?你在這裡給我說說看。他一下呆住了,答不上來。是啊,沒有人向他提出過嘛,耿飆、劉華清提的是技術合作。我哪裡能饒過他,說你美國是賣給過中國人武器,抗戰勝利後好打內戰,不過,這倒是幫助我們更快地打敗了蔣介石。我在這裡要謝謝你!”
在座的美方人員有點蒙。翻譯解釋說,解放戰爭後期,我們用的也都是美式裝備,只不過那全是從蔣介石手裡奪過來的,所以張副總理要謝謝你們。他們愣了一下,也鬨然大笑起來。
推陳是否就能出新?這的確是一項艱鉅而複雜的工程,思想觀念、經營機制、產品開發到市場開拓等方面都要經歷從計劃到市場的重大轉變。20多年來,中國軍轉民後的現實狀況,還難以完全適應國防力量發展的需要。如何摸索一條中國式的武器裝備發展的道路,仍是一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中國武器裝備研製和生產的市場化,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其實,抓住20世紀最後的十幾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迅速擺脫貧窮,追上發達國家的前進步伐,這個決心無疑是正確的。我可以自信地說,沒有哪個決策者會懷疑這一點,甚至沒有哪個中國的老百姓會懷疑、會反對。反對改革、反對進步的人,在我的生活圈子裡真還沒有遇到過。問題是,經濟的發展一定就是排他的嗎?一定是要犧牲國防來換取經濟的發展嗎?它們是完全對立的嗎?能不能找到一個相輔相成的結合點呢?這個命題,推而廣之,是不是也一定要犧牲環境、犧牲許多不可再生的資源;甚至犧牲信念和信仰、黨和政府的廉潔、社會的公正和公平;犧牲普及教育、全民醫療,以致相當一部分無產者的利益,來換取高速發展呢?國家實力是一個綜合性指標,是由諸多因素構成的。它包括GDP,但也包括原子彈和共產黨在人民中的威望和凝聚力。國際環境是趨於緩和了,但是不是富國就願意看到你這個窮國也和他們平起平坐呢?反正毛澤東不相信,他風趣地說,資本主義這個老師,為什麼總是不希望他的殖民地的學生們也像他們自己一樣呢?狼當然不願意羊和兔子都變成和它自己一樣,也長著厲齒和尖爪,也和它一樣喜歡吃肉。這就是世界政治的叢林法則。當初毛澤東下那樣大的決心搞原子彈,難道他真的是以為這玩意兒能當飯吃?在改革的大潮中,怎樣才能找到一條途徑,使社會的各種力量協調地發展呢?
國家大戰略的課題提出來了。
6 國防發展戰略的對話
從上世紀80年代後,我和父親在理念上的溝通,進入到了一個更深的層面。我的一生大半是在軍旅中度過的,這時的我,已在總參謀部工作,我們父子之間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