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3/4 頁)
前女子的眼珠子在眼眶裡滾來滾去,整個人透著一股青春,一股靈動的活力,不由得微微一笑,“聽說太后瞅著你面善,朕便也瞧瞧。”說著湊過去和太后一起看翻開的佛經,咦了一聲,“你的字倒是很面善。”
這麼說皇帝沒覺得自己面善,就說嘛,怎麼突然就有這樣的變化。這個本尊的爹可是活活餓死的,她從小吃苦受累的長大。不過是太后瞅著她面善,所以皇帝碰巧也在,太后就叫兒子幫自己看一看而已。什麼還珠格格,自己真的是想多了。
“回皇上的話,臣婦的字是小時候臨摹外子的字練的,所以與他的字甚為酷似。”
昭帝點頭,是想起來了。他從前特地翻看過魏楹在翰林院抄寫的幾十本公文。從字觀人,能看出其人一些心性。所以,才會有印象。對了,眼前的女子,自己還吃過她給夫婿做的紅豆酥,很是爽口。他方才也聽太后說了幾句關於沈寄的童年。知道她是魏家的童養媳,倒是沒想到魏楹那小子看起來板正,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籌謀紅袖添香夜讀書了。
“哦,是他教你的?”
沈寄搖頭,“回皇上的話,不是的,是臣婦偷偷拿了他的手書,然後用毛筆蘸清水練的。”
昭帝挑眉,太后也驚訝的道:“你竟然如此好學!難道會有今日。”
沈寄赧然,她是為了儘快本土化,後來有了寫春聯賣錢的動力所以才那麼刻苦的。
“也不都臣婦自己練的,後來魏大哥知道了也有抽空教過。”沈寄想起那時候魏楹把著她的手教她怎麼轉彎怎麼寫那一撇,然後兩人分那賣了春聯的三四兩銀子時的快樂忽然有點走神。
太后如何看不出來,年輕小夫妻這麼分居兩地也不是個事兒,回頭和皇帝說說,就把那魏楹調進京來算了。
聽到昭帝打趣的兩聲低笑,沈寄很快醒悟,收斂了心神,“皇上、太后,臣婦失態了。”
太后樂呵呵道:“無妨無妨,誰不曾年少過。這佛經你抄完誦讀了多少遍?”
沈寄開始根本不知道還需要跪在佛像前誦讀,以為抄完就了事了的。還是顧媽媽提醒她才勉為其難做了做。現在太后問起,她覺得在這種人老成精的人面前這種一幕瞭然的事最好不要撒謊,於是老老實實的說:“太后,臣婦抄經覺得得了些好處,可是,跪在佛祖像前,還是隻誦讀了一遍。”
太后撲哧聲笑出來,“你倒是老實,許多人都是捧著誦讀了百遍千遍的佛經送到哀家這裡來。你可倒好,勉勉強強的誦讀了一遍就拿來了。”
昭帝問道:“你說你得了好處,什麼好處?”
這兩位大BOSS都表現得很平易近人,沈寄是一向知道越是大人物越對小人物平和的,所以一直以來當面交流時並沒有露怯。於是坦然的說道:“回皇上的話”
昭帝擺擺手,“套話不用說了,直接回答便是。”
“是!其一,臣婦因為給太后抄經,生活中還是起了一些變化的。臣婦發現在臣婦的年歲,要做到寵辱不驚還是太難了。可是佛經能夠讓臣婦的心平靜下來;其二,臣婦從前的字完全脫跡於外子的字,可是經書上的字也是很有筆力的,給臣婦啟發不少。”
昭帝點點頭,沈寄說的是不是真話他自然聽得出來。正如太后所言,所有人投其所好都把佛經誦上百遍千遍,她勉力為之也只有一遍。十七八歲,要能鑽得進佛經裡頭去,那該是有多不幸啊。於是他笑著對太后說:“這丫頭倒是挺有意思的,她的紅豆酥做得不錯,不然讓她做來母后嚐嚐?”
太后笑斥道:“你一個堂堂的皇帝,居然還惦記著臣下家的吃食。說起來,你到底什麼時候吃過啊?”
“那一次,朕無意中走到翰林院,只有魏楹一個人在整理文書,他擺在桌上的,請朕嚐了一口。”昭帝笑著說。
沈寄知道是哪一次,就是那次魏楹從剛入仕的小紅人,一下子成了得罪皇帝的沒有眼力見的倒黴蛋。差一點就翻不了身,死在馬知縣的計謀下了。
昭帝看向沈寄,“你可覺得朕只因魏楹面上露出些情緒就貶他兩級,做得過了?沈氏,說實話!”說到最後,昭帝已經板起了臉,渾身散發出一股威壓。
沈寄心頭有些猶豫,萬一一個沒答好,魏楹又讓貶了怎麼辦,畢竟她不是還珠格格,不會真的言者無罪。可是皇帝都讓說實話了,如果瞎編也編不過去。
“臣婦一開始是這麼想過。可是後來不覺得了?”
“為什麼?”
“因為臣婦發現魏大哥,呃,不,外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