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起來。
笨蛋沒有聰明人好溝通,但笨蛋總比不講道理或者自作聰明的傢伙好。
在顧浴洋看來,楊教授屬於不講道理的那方,而他爺爺則屬於自作聰明的典型。
中國人有些特性是顧浴洋怎麼想都想不明白的,比如說,他們會把上一代的責任以非常強硬的態度加到下一代身上,不管下一代有什麼考慮,在家人的利益面前,那些與家族無關的考慮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從職業來說,顧浴洋只想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比如說他現在想回美國繼續進修,他喜歡機械相關的東西,他的工程學學士學位可不是虛的。
可爺爺卻覺得不行,爺爺說,你要是回去上學了,家裡的廠和這一大幫子人怎麼辦。
怎麼辦,能怎麼辦,以前我沒回國時你們不都是活得好好的。
——當時顧浴洋是這麼回答的來著,不假思索。
然後爺爺抄起柺杖一下子敲到了顧浴洋大腿上。
顧浴洋痛得那叫一個氣急敗壞,張開嘴破口大罵,當然都是罵的英文,他回國才兩多月,連國罵精華三字經都還沒學到手。
“你嘰裡呱啦罵個球!!”
爺爺再次一柺棍敲來,顧浴洋彈起,抱著受傷的左腿跳去沙發後頭,依然喋喋不休地罵,氣得滿臉通紅,要是他再小一點,要是他沒成年,要是他還在美國,他爺爺哪裡能這麼囂張,顧浴洋一個電話就讓爺爺吃不了兜著走了。
“美國有個球好!我在美國呆那麼些年怎麼就沒覺著老外的好來!!你個小兔崽子在國外呆得腦子生蟲了是不是!”爺爺也是被氣得不行,打不到顧浴洋,直接把柺棍扔了過來,祖孫兩個的脾氣是一脫脫的像,客廳裡暴跳如雷的兩人一個操著英語,一個操著陝北口音的普通話,對罵不休。
幫傭的阿姨早嚇得縮排了廚房,這場戰役持續到顧浴洋的媽媽提著小坤包回家那刻,顧浴洋大喊一聲“媽咪”,縮到母親身後,又馬上閃身出門。
後來顧浴洋就被送到了楊教授家。
因為實際上他家沒有一個人是站在他這一邊的,看起來最疼愛他、事事都順著他的母親,也覺得顧浴洋回美國再進修不妥,父母都同意顧浴洋爺爺的說法,先在國內適應一段時間,學點東西,然後再去家裡的企業做事。
“你遲早要接家裡的班的不是。”當時媽媽對獨自生著悶氣的顧浴洋這樣勸說道。
顧浴洋的母親名字叫做許語博,是相當有名的大家族許氏的後人,要是硬要算起來,她都能算作中國某位周姓文豪的外甥女,雖然那親戚是遠了點,好歹也是外甥女不是。
有著這樣的家庭背景,顧浴洋母親的思想也算是很洋派先進的了,但現在看來媽媽根本是站在爺爺那邊的,那不用說了,向來對媽媽言聽計從的爸爸,肯定也是站在爺爺那邊的了。
顧浴洋唉聲嘆氣,媽媽奇怪道:“幫家裡做事有什麼不好的,你倒是說說你學的那種機械什麼的,學了能有什麼用,能幫到家裡的忙嗎?再說了,學那種專業,出來後無非是當個工程師之類,能賺多少錢?”
看著兒子越來越不好的臉色,媽媽又和顏悅色起來,繼續說:“你要是不做,你堂叔家那邊瞪著眼睛盯著家裡企業的人可多著呢,你在國外這麼多年,他們閒話說了不少,也該是好好幹一番讓他們刮目相看了不是?”
“他們愛說就讓他們說去,管他們幹嗎。”顧浴洋懶洋洋地說道,躺在床上依舊不肯起來。
說到底,還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裡面是爺爺和父母,外面是不明真相的旁人,大家都覺得顧浴洋應該為家裡負起責任來。中國家長習慣用孩子能賺多少錢來作為衡量孩子能力的標準,而顧浴洋則覺得自己過得好就夠了,誠然他現在開的車用的東西都是建立在家裡所給的物質基礎上的,可他沒有這些,一樣能過得挺好。
現在他還不明白國內國外的制度也不同,要是國內的制度也有國外那麼健全,那“養兒防老”這句話就不會存在了。
而這個“不健全”還會持續很長很長的時間。
顧浴洋便不情不願渾渾噩噩地在楊教授家呆了一陣子,塗花了楊教授珍藏的幾本書籍後,終於獲到換個地方“關押”他的結果。
所以第一眼見到那個傻兮兮亂蓬蓬的小裁縫時,顧浴洋還挺高興的。
劉理,小小的一個男人,背影看起來瘦削得很,像個小孩一樣有雙圓溜溜的亮晶晶的眼睛,可他年紀卻比顧浴洋大,一把大剪刀使起來順手得很,嚓嚓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