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龍齊風拿在手了把玩,木材用是十里香,材質相當的好。“這個材料倒是不好找。”
袁七接到“不一定要用十里香,十里香堅實用它作成的弩一般能用三四十年。黃陽木。也是可以的。”黃陽樹生在山的陽坡;故取‘陽‘字到深山中才能找得到。十里香就更少了要在冬季(中國農曆九月或十月)取材。
“如果把這把弩弓放大威力是不是更大?”龍齊風問。
袁七想了想,“確實有大些的弩弓,不過我沒有製作過。”他只是自己做過擅長暗殺的弩弓,大型的弩弓對於個人來說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
龍齊風兩眼放光,“這些都是你自己製作的?你懂得怎麼做?”
“是的。”光是選取長直段作為‘扁擔‘坯料就有很多的講究。放在家裡陰乾數月。達到半乾時;把兩根坯料對放;用繩子將其兩端緊紮在一起;向兩者之間中間縫隙打入木契;使兩個者彎曲。彎曲程度憑經驗把握。然後;保持這個狀態;使之繼續陰乾。大約一;二年後;‘扁擔‘坯料完全陰乾;而後才能進行細加工。坯料放置時間太久也不行。
作弩身的木料是‘馬力光‘或金鋼木。金剛木俗名米錐木。冬季取才後;要等到其完全陰乾時才能使用。
弩繩是用麻繩來做;選用當地產的青麻。黃麻的效能不及青麻;容易斷;不耐久。
“那你覺得如果我們擁有一支弩弓射手,在戰場的後方遠距離殺傷敵軍,是不是事半功倍?”龍齊風含笑看著正在操練的軍團士兵。
“大概是吧。就是戰爭一觸即發,時間恐怕不夠製作多少。”袁七擔心弩弓還沒有製作出來,戰爭就爆發了。
“製作弩弓很耗時間麼,是工藝很繁瑣麼?”
確實制弩的工藝過程很繁瑣,選材→作扁擔→作扁擔頭→加工弩身外形→開扁擔孔→開扳機孔→作扳機→開箭槽→安裝扁擔→編弩繩→精挖扳機的繩槽→除錯→精修和調整扁擔;且確定箭槽的起點。安裝扁擔時;可能要精修扁擔孔;以達到合理的過盈配合。作扁擔
所謂‘扁擔‘;就是弩的弓。採伐十里香木或黃陽木;去皮;得坯料;置於室內陰乾。大約要幾個月後;坯料已半乾;將其折彎。可用兩種方法制出不同形狀的扁擔。師傅們憑自已的經驗來判斷什麼程度為半乾。作一根扁擔。
“產生力量的部分主要在扁擔上。對於扁擔的反覆操作是十分講究的。但對於扁擔能產生多大的力量;都沒有實際測量過。只憑上繩時自己感覺所需的力量來估計;1米長的扁擔大約有80斤的力;1。4米約有120斤的力;1。6米約有160斤的力。上繩時;拉繩越靠近扳機時所需力量增加得越快。比如;拉半繩時;可能不足30斤;再拉1/4繩時;可能只有50斤;拉滿繩時;力量大約有80斤。所以用弩弓的人,力量也是十分重要的。”袁七說道,他覺得士兵中確實不乏強壯的人,但是連續施用這麼大的力量,對人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
“並且箭飛出後按一定軌跡飛行。只有當箭頭按豎直方向墜地時;才表明箭射到最遠;否則;如抬高一下弩身;還能射得更遠。至於以多大角度發射才最遠;我倒是沒有仔細觀察和考慮過。所以施用弩弓並不是像看起來那麼簡單的。”袁七覺得龍齊風的設想雖然好,但是實施起來還是有不少的困難的。
龍齊風頓時垮了臉,他本就是個少年,心性還不是很成熟,總覺得什麼事情實施起來都應該很簡單才對。
袁七笑了笑,眼睛漂亮的像是山水畫裡的一方瀲灩湖水。“其實帶兵打仗什麼的我不是很懂,但是多少還是懂的些的。無論是什麼事都需要很完善的調理,多方面的統一。就像軍事制度,國家的軍事領導體制、武裝力量體制、國防經濟體制、武器裝備發展的管理制度、兵役制度、動員制度、民防制度等,軍隊的組織體制編制、訓練體制、後勤保障體制、政治工作制度、人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稱謂、標誌的規定等等,可不是說一句話就能輕易辦到的事啊。”
龍齊風聽著那一大堆的名詞簡直腦袋都大了不止一倍。他就不明白了,不就是打場仗麼,怎麼有那麼多的門道。
“李大將軍就是個很不錯的將軍,這些事做的都很好。王爺有時間可以多和他探討探討。”袁七提起了李哲淵,大勝國的不敗戰神。
“李哲淵那個傢伙,冷面冷心,運氣還好的出奇。誰要和他探討,怎麼你認識他?”龍齊風打量起袁七,發現他那張臉還真是柔美的像是山水風景。想起李哲淵以前的那些侍人。“你最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