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4 頁)
還有工作人員正拿著相機在對著會議室到處拍照,隨時傳到官方微博上做宣傳。
這次甄選會,霍璋和白懷瑾都是作為陪同出現在現場。負責甄選的主要是《蜻蜓》的投資方代表孫修文、導演劉元、編劇林淑芬以及幾位策劃。旁邊還空了一個位置,擺著名牌……“特邀監製…閆興”。
尋思著閆老怎麼還沒到場的同時,甄選會正式開始了。
*****
甄選會分兩天。
第一天是挑選合適的小演員。第二天則是用來挑選各公司推薦過來的青年演員,擔任劇中的其他角色。
在原版《蜻蜓》中,出鏡的小演員多大十幾人,真正有臺詞有大量鏡頭內容的有七八人。工作人員將事先準備好的臺詞裝訂成冊,分發給等候在會議室外的家長跟孩子。二十分鐘後,開始依照參選名單三人成組叫進房中。
考慮到這次的甄選物件都還是孩子,主創們商量了一下,同意每個孩子可以帶一名家長進入會場。
看著坐在最前面的幾個大人,孩子們明顯都有些緊張。還好家長有跟進來,低聲安撫了一番。第一個試鏡的孩子勇敢地站在了中間……
一連看了幾個小孩的表演後,劉元的臉上流露出了疲憊。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一來跟電視劇缺乏兒童題材有關,孩子們看的都是成年人的電視,接受到的都是來自成人世界的訊息,自然而然失去了童真。另一方面逃不掉家長們私下的教育方式,特別是一心想要孩子進入娛樂圈發展的家長,更容易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沒有了天真的小大人。
劉元捏了捏眉骨,朝著一個孩子揮了揮手:“出去吧。”
孩子的家長還想再試試,旁邊的工作人員已經圍了上來。
“再沒有合適的小演員,一個上午就白費了。”劉元抬手看了眼手錶,又看了看一直坐在旁邊沒有說話的霍璋跟白懷瑾,“你倆看了這麼久,有什麼想法?說到底這幾個孩子要演的都是你們以前的角色。”
白懷瑾從臺詞本上收回視線,和霍璋四目相對,想了想,老實道:“單從這點臺詞本看,劇本改動挺大的。有什麼想法?可能按照現在的環境來看,對孩子的要求可以適當放寬一些。”他指了指第一頁為了方便家長和孩子瞭解,特定寫出來的人物介紹,“像這個謝濤,他是典型的城裡小孩。因為爸爸媽媽承包了鄉下的果園,所以沒辦法跟著轉學到鄉里。這個孩子身上帶著城裡小孩的傲氣。但是小孩嘛,傲氣是有的,清高就沒必要了。”
白懷瑾頓了頓,看了眼跟著工作人員進門的新一組小演員:“太用力演了,就顯得不夠真實。”
也許是他的話叫那些家長聽見了,這一組開始的幾個孩子在選角和試鏡的時候,都顯得比較謹慎。
時間又過去了一個小時,名單上寫寫畫畫有圈了幾個孩子,也回絕了幾個。最終剩下二十來個孩子還留在名單之上。
劉元餓得有些眼花,看時間已經過了十二點,索性給孩子們兩個小時的吃飯休息時間,下午兩點半進行最後的甄選。
*****
公司在二樓給進入第二輪甄選的家長孩子準備了休息室,趁著放飯的功夫,主創們聚在一起一邊吃飯一邊討論名單上的孩子。
“其實這個孩子還不錯。眼神挺好。”劉元咬了一口雞排,不忘伸手點了點報名表上的照片。
孫修文看了一眼:“我記得這個孩子試鏡的是霍天王當年的那個角色。”
霍璋也看了眼照片,調出看這個孩子試鏡時候的記憶:“嗯。感覺還不錯,是個好苗子。”
霍璋參演《蜻蜓》的時候,還在讀高中。他當時完全是被動地進入劇組,拍完這部電視劇之後就回頭繼續上學、高考、大學。但《蜻蜓》帶給他的經驗,讓他在以模特出道,轉型影視劇拍攝的時候,提供了摸索角色的便利。
所以,謝濤,這個在《蜻蜓》裡,最叛逆但是成長最鮮明的角色,最能讓演員積累經驗。
劉元提到的這個小孩看起來十六七歲,長得高高瘦瘦的,單從照片上看,十分符合謝濤的形象要求。之前在第一輪甄選的時候,演技也是同樣試鏡謝濤一角的孩子中最好的一個。大部分人的意見,都是可以暫時把這孩子定下來。
“第二輪要是其他孩子沒什麼突出表現的,謝濤就讓這孩子來吧。”編劇林淑芬慢條斯理地喝下一口湯,“元稼這個角色,你們覺得哪個孩子適合?”
經過改編的《蜻蜓》劇本中,霍璋當年飾演的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