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頁)
羅氏一聽到故人那兩字,淚水流下:“你這孩子!你就忍心讓娘我這樣難過麼?”
楚翠也露出為難而無奈的神色:“娘,不是的……只是我真的希望我可以在那種安靜的氛圍下,得到救贖。我想要讓自己變得清明,讓自己明白,過去的我有多蠢,而未來的我,可以有多理智……”
羅氏聽了,只用手帕擦著臉,半晌才道:“你都這麼大了,想做什麼,難道我還真死活攔著不成?只是這事,你爹恐怕未必肯答應。”
楚翠道:“我……其實早和爹說了,爹已經同意。”
羅氏萬沒想到楚紀竟已同意,但這也表示楚翠的確是已經(決定很)久了。
這麼一來,她便更加沒有阻止楚翠的理由了。
半晌,羅氏緩緩道:“翠兒,你,你要這樣,我也沒辦法……只是這事先緩緩,你先再陪我多住幾日吧。”
楚翠點頭:“那是自然,我又不是一說要出家,就立馬走人。”
羅氏問:“你,準備去哪裡呢?”
楚翠道:“我知道鄀鎮有個蓮華寺,蓮華即是罪化,我想要去那裡面。”
羅氏點了點頭:“好罷……”然後問,“這事要不要先和你哥哥他們說?”
楚翠道:“先不用吧。若是說了,恐怕他們又要阻止,要讓他們答應,恐怕也要廢些時日和力氣,倒不如先斬後奏……也就讓我再任性一次吧。”
聞言,羅氏不再說什麼,只默默點了點頭,摟著楚翠輕聲嘆息。
宋元拿了錢,嘆息著在莫鎮裡隨意找了地方住下。
那地方不算好,但是宋元現在哪裡敢挑,他現在毫無生計能力,只能靠著以前的積蓄和楚翠給的那點錢過活。
他算了算日期,現在千里估計已經在殿試中了,所以他只要再熬個幾日就可以。
當初宋千里是知道他在莫鎮的,而且他也派人給宋千里送了書信,說自己和屈情情已經沒關係,但楚翠不肯原諒他,他只好先在莫鎮將就著住下,等千里的好訊息。
千里雖未回信,但宋元自是信心滿滿,覺得自己的兒子一定會中狀元,並且回來找他。
就這樣日復一日,宋元感覺自己錢快不夠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喜,說宋千里居然是一甲狀元!
宋元那個歡喜啊,直接就笑出了聲,然後跟著來人歡歡喜喜地上京城了。
雖然他心中尚有不被楚翠原諒的苦悶,但是一想到自己那個那麼成器的兒子,宋元就很是得意——畢竟這兒子是自己一手教出來的,能得到今天的好成績,也多虧了他啊!
就這樣喜滋滋地想著,宋元把楚翠之事也逐漸拋到了腦後。
不過他的心裡也下了個決定——以後決不因為什麼女子和自己可以吟詩作對,就把別人當做寶。他也不打算再娶妻了,畢竟對楚翠還有愧疚。他只打算透過宋千里去結識京城裡的名流雅士,和別人一起共談時事,雅賦風流……
宋元前腳走,楚翠後腳就出家了。
楚翠果然去了蓮華寺,剃髮為尼。
這事,清昭等人,都是很後來才知道的呢,因為楚翠說,等事情塵埃落定了,再讓羅氏告訴楚家其他人。
很久很久之後,有一個女子哭哭啼啼地上山,對著寺廟裡的一個名喚“悟往”的尼姑訴說著自己的苦事——她苦苦守候外出征戰的丈夫八年,結果丈夫回來時,因為功績很大,被封為平遠大將軍,而一個大官的女兒更是看中了大將軍。
據說,那皇帝問大將軍:你家中可有妻子。
大將軍說:並無。
皇帝說:那,周翰林的女兒,你可中意?
然而事實上,大將軍是有髮妻的,而且恰恰是眼前這個女子。
這女子從小和他便是青梅竹馬,兩家都很窮,窮到沒有錢置辦婚禮。但是兩人到了一定歲數,還是直接住在一起了,當起了小兩口,日子還算過得去。後來男子為了生計,只好出去充軍,女子就在家裡日也等夜也等,足足八年。沒想到,八年後,男子回來了,卻還帶了個“真正的正妻”。
她心中苦悶,男子卻嫌她不如從前美貌,雖有愧疚,但更多的是無視她,甚至由得她被後來來的女子欺負。
悟往尼姑說:君若無心我便休,為何世人皆做不到此點呢……堪不破,正是迷障啊!
一段婚姻,一段情緣,縱使也曾親親我我恩愛十分,但終究不過各奔東西。
除開各種因素,人世間,的確也唯有男歡女愛最難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