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頁)
楚在定水侯府住了兩日,溜達了三圈,和四五人閒聊之後,便終於深刻體會到,為何砂加說定水侯雖承襲一個爵位,但日子也不好過。
侯府院落不大,不及洛國相府八分之一。府中三位夫人,四位小姐,兩位公子,十位僕役丫鬟。沒錯,就是十位。原來楚母在別院小住時,只一位嬸子照顧她,真不是苛待。
朝廷上月初找了個莫須有的罪名罰了定水侯三分之二家產,收了侯府在定水城外的良田。帝王之家本就如此,他也不惱,只清減著過日子,乾脆還在屋後園子裡種菜。朝堂中的人,木塗也不多來往,只與韓時因是幼時玩伴,又同在邊地,便常去看看他,醉飲談笑。
木楚眼見自己富二代夢碎,倒也坦然,本就不是自己的東西,白給便拿著,沒有也不強求。
作為一個靠手藝吃飯的技術青年,自主創業才是王道。為此,她全面制訂了三步走的戰略方針(咋不弄個五年計劃呢?楚:五年太久,只爭朝夕!)。
首先,她主動請纓為闔府做飯,每日對照魏氏秘籍苦練基本功。原來,魏氏秘籍中,極大篇
35、踏棋尋香來 。。。
幅為家常小菜,而作為一個合格主廚,家常菜才最是考驗功底。初始當日,府中大夫人頗為不屑,說家裡負責燒菜的僕役,乃是當年大婚時從孃家帶過來的名廚。轉眼幾日後,府中人逐漸開了胃口,皆要求木楚全面負責飲食,全然不知自己已不知不覺做了木楚試菜的羔羊。
其次,作為一間食坊,需要一道招牌菜。此道菜必獨一無二,天下只一處可嘗。木楚仔細研究了魏氏秘籍,又在定水城及周邊城郡中各食坊考察了幾日,一直“求之不得”。某日在家中吃鹹魚時,忽然腦中靈光閃過,想到了“水煮魚”。
水煮魚,新派川菜的代表之作,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源於重慶渝北地區,經木楚多方考察,這時代還無此菜式。
這道菜費油費魚,成本相對頗高,木楚不便隨意在侯府中練習(人多錢少,窮啊),便跑到隔壁砂加家中每日纏著砂加給他做魚吃。因從來沒做過此菜,學藝期間亦未見相府中其他人做過,木楚摸石頭過河,浪費了若干肥魚清油後,才終獲成功。木楚見招牌菜搞定,想到川菜在穿越前所處時代流行得一塌糊塗的架勢,不禁信心倍增。
可憐作為小白鼠的砂加,吃了九頓山寨水油魚,肚子拉了五回,才嘗過一次成功的水煮魚,便被招去邊境待命。
最後,最難的一步,便是啟動資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