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方向,跑步前進。
(2)吳三桂他到底是啥意思?
於是清兵馬不解鞍,人不停腳的開始向前瘋跑,整整跑出了五里地,突然一聲停,十萬大軍立即停了下來。
停下來之後,就沒有動靜了。
沒人出來宣佈解散,也沒有新命令下達,十萬人等待在那裡,一等就是好長時間。
士兵越等越煩燥,不敢高聲,只是小聲議論,十萬人的低聲嘀咕,就聽見嗡嗡嗡,嗡嗡嗡,彷彿有一隻超級巨大的蚊子,正在半空中緩慢飛行,那氣氛說不出的詭異,壓得人心裡透不過氣來。
維和部隊中的朝鮮聯軍,領隊的是太子,這太子智商不是太高,既不會說漢話,也不會說滿州話,所以帶了個翻譯官徐世賢。他見部隊突然停了下來,半空中隱隱有可怕的妖蛾在俯衝,心裡驚慌,就衝翻譯官徐世賢招手:老徐,你快去打聽打聽,出什麼事了?
於是徐世賢就急忙跑步去范文程的大營,進去後見范文程正坐在馬屁股旁邊,正在認真讀書。徐世賢走過去,問道:老範,出啥事了?
范文程答:沒出啥事。
徐世賢又問:沒出啥事,那到底是啥事呢。
范文程道:沒出啥事,那就是沒出啥事,不過就是來了兩個使者,帶了點訊息過來。
來的這兩個使者,一個是總兵郭雲龍,一個是遊擊楊���
他們是來自於山海關,帶來了吳三桂的一封信。
這封書信,不是吳三桂本人寫的,是他帳下的教書先生寫的,所以文文謅謅,不要說是多爾袞,縱然是一般的漢人,要讀懂也得花費幾個年頭,范文程給多爾袞連翻譯了三遍,多爾袞還在猜這封信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封信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吳三桂先說清楚他是誰。他聲稱他是亡國孤臣,是大明朝的臣子,雖然大明已經沒有了,但是他還在。
第二部分,吳三桂再說明白他是在給誰寫信。他稱滿清為北朝,與“我國”相對應,意思是說這是兩個國家,萬萬不要混淆。
第三部分,吳三桂代表“我國”,向北朝借兵,光復大明。並要求北朝人民僱傭軍,必須要走兩條固定的路線,一是從西峰口進入,二是走密雲縣這條小路,除了這兩條路之外,吳三桂反對北朝僱傭軍自己瞎走一氣。
第四部分,吳三桂代表“我國”,隆重向北朝僱傭軍開出薪酬,不只是金銀,還可以劃撥土地給北朝,以回報北朝人民的無私援助。
這封信看得多爾袞頭大,一遍又一遍的問范文程:老範,吳三桂他這是啥意思呢?他到底是啥意思呢?
吳三桂的意思就是……我哪裡有知道!范文程回答不了多爾袞的車軲轆問題,被問得精神迷亂,乾脆躲到沒人的地方看小說去了。
翻譯官徐世賢打聽得清清楚楚,立即樂顛樂顛的跑回來,向朝鮮太子彙報。
太子聽了,猛一揪馬耳朵,大聲道:吳三桂此信,必然有詐。
沒錯!這時候多爾袞也終於得出了結果:吳三桂這廝,必然有詐。
那麼吳三桂他到底是有詐,還是沒詐呢?
(3)山海關中大逃亡
卻說吳三桂發出這封密信,也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痛苦思考。
現在吳三桂的情境,那真是說不盡的可憐。
他在擊潰唐通部之後,逮住一萬多名俘虜,強充入軍,讓自己有了五萬人馬。這五萬人馬,關起門來閱兵,真要走上好一段時間,可要是撒到荒郊野嶺去打架,那就明顯有點數量不足。
而且李自成那廝,又是出了名的趕盡殺絕,自從李自成起兵以來,向來是風格明快,乾脆利索,你如果敢反抗,鐵定是斬盡殺絕,你如果不反抗,鐵定是摧殘蹂躪之後,再斬盡殺絕。但這一條規律也不是沒有例外,比如說兵部尚書張若麒,還有唐通,這倆傢伙就好象特受李自成賞識。
但李自成卻是左瞧吳三桂不順眼,右瞧吳三桂不對頭。
這樣吳三桂就有麻煩了。
自從吳三桂那天大閱兵之後,山海關內,群眾反應強烈,紛紛召開各種形式的群眾集會,大家都說:吳三桂真是個鐵漢子,於國有忠,於父有孝,於民有義,我們大家堅決擁擠他……集會未散,大家已經扛起大包小包,絡繹不絕的紛紛出城,移民,東南西北亂走一氣,反正不陪吳三桂玩了。
老百姓這麼一逃,吳三桂頓時就急了,派出兵將四處堵戴,同時緊急召開軍務會議,會議要討論的議題就一條:老百姓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