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想到這裡,心中為之一震,孰料老人忽的站起來,眼睛直愣愣地看著我:“你要……”
那是類似敢怒不敢言最後的掙扎,我的所作所為,果然會被誤會。
我不想解釋,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只是疲倦地合上眼睛:“老爺爺,阿殼孰拉累了。”
他目光變得淡淡,不再說話,看著我扭過有點僵直的腦袋,輕聲說:“夜,我們把這個孩子,送到房裡去吧!”
阿殼孰拉柔軟的身軀緊緊貼上了夜的後背,我已是渾身僵直無力,連推他上背這個簡單的動作,都引得自己肩肘的關節咔嚓作響。
“我來吧。”夜匆匆看我一眼,卻很快滑走。輕輕把身後阿殼孰拉的位置掂量正,眼睛一直低低落在地板。
“夜姐姐……”我叫住她,卻看著她轉身的茫然和錯愕,久久不知如何開口。
我知道,她定亦是不解我先前“催眠”的動作,一個不說,一個不問,卻只能言聽計從。
“有勞了……”我強扯出來個笑,再看看頹唐在一旁的老爺爺,尷尬地說:“您也早些休息吧。”
“嗯。”她眼神搖曳,卻沒有搖頭。
看著她揹著阿殼孰拉,毅然向前的背影,我頓時感覺我和她之間的信任,被生生穿了一個大洞。該如何言說呢?難道要大言不慚地謅出一堆自己通靈的鬼魂之說?還是要從一開始講述基本的心理學常識以及催眠?抑或任她把我看做一個放肆使用妖術的妖女,最後對我漸遠,離開……
我不忍去想,人心中籠罩的一團黑暗。
分割分割,不給用分割線偶只有用字分割了。
額,最近連拍磚都少鳥,網站又臨時改版,讀者大大們看書也不像以前一樣,導致點選下降,也米有人給偶留言拍磚,555。蕭條,昨天米有更新,對不起。
今天的“側妃講壇”介紹一下文中的“創傷後應激性障礙”,這是一種對超乎尋常的創傷性事件的發覆回憶而引起害怕,無助,恐懼感的精神障礙;伴有迴避與創傷性事件有關的刺激的行為。。應激性事件包括本人或他人的嚴重受傷,瀕臨死亡或他人的死亡。在事件過程中,病人經歷了極度害怕,無助和恐懼。由於創傷性的回憶引起強烈的焦慮,支援性心理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治療師必須共感和同情於病人的心理痛苦,證實創傷性經歷的真實性,同時治療師必須鼓勵病人用行為治療中的脫敏方法和控制焦慮技術面對創傷性回憶,從而將記憶重新構築於其更為寬廣的人格結構中。除了創傷性焦慮外,病人還有內疚感,因為他們或許在戰爭中有攻擊和殘殺行為,;或許他們的家人和親友慘死,而自己倖免於難,這也稱為生存內疚。對於這些病人可以進行精神動力分析和分析性心理治療,它們可以改變和調整病人自責和自我懲罰的心理和態度。
第三十三章 來者不善
引來火,焚了些隨身攜帶的助眠香料,幽幽從瑞瑙爐冒出青煙。直到聽見床榻之上,那被塞進棉被的阿殼孰拉,漸漸有了類似鼾聲,平和而舒緩,我的心裡,才算暫時落定。
雪霽的天空顯得特別深遠,眺窗而望,月已正正地掛得老高,想來大概是子時之後了。看著老人和夜眼中的紅血絲密佈的樣子,和倆兔子沒什麼差別,我暗自揣摩自己的形象應該也是半斤八兩。
誤會依舊,想說的話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我擺擺手:“時間不早了,我們也先歇息吧,明天再說。”
夜利落地點頭,嘴裡的“諾”字還未脫口,目光卻和我一齊掃向了疲倦且滄桑的老人。他滄桑的面容溝壑好深,身體似乎是在短時間一下子瘦了好多,衣服略有些寬大,蒙服的腰帶勒得緊,背影越發顯得寂寥。是的,他並未離開,只是安然地看著熟睡的孫子,然後輕輕地在床前的木椅上坐下,眼神自始自終未離那小正太平靜的睡臉。
他多少也有些急性應激障礙的症狀,激烈的情緒退去,尤其應該好好休息的。
我不去想先前交視無語的尷尬,輕手輕腳地重新探近木床,道:“老爺爺,阿殼孰拉明天會好起來的……您也,先去休息吧……”
一些心理病的案例告訴我,這對爺兒孫所經歷的,一定轟動、慘烈或而不簡單!如今面對這“祖孫情深”的一幕,任憑我心裡絲絲苦澀,半晌只能說得出這麼一句勸慰的話來。
久久老人才如同恍過神來,乾涸的嘴唇在張閤中脫皮更為明顯:“姑娘們的房間就在二樓的轉角,恕老朽無力帶路了……”我和夜自知勸說無法,只得點頭應了一聲,他見我們諾了,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