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他圈定為禁地了。
第十二章 再次完勝
一旁的吳氏和林氏見兩個孩子鬧在一起,歡喜得咧了嘴笑得見牙不見眼,不但沒人出手解救張巧兒脫離齊大郎的魔爪,還一起感嘆齊大郎和張巧兒能玩得這般要好,可見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
一直等長輩救援的張巧兒很快就鬱悶了,於是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扯開嗓子就嚎啕大哭,希望能有人來安慰她、順道教訓下吃她豆腐的齊大郎!
吳氏見張巧兒哭了,倒是伸手把她從床上抱到了懷裡,不過罪魁禍首齊大郎卻沒如張巧兒所願受到教訓。兩個大人也自顧自的閒聊起來,不但沒能領會張巧兒哭聲裡的含義,還一致認為兩個孩子老是磕磕碰碰的鬧到一塊兒,就是有緣分的表現!
總之這親事一定下,無論張巧兒和齊大郎之間有什麼樣的互動,都能被吳氏和林氏說成是好事,並不斷的強調這就是上天註定的姻緣!林氏和吳氏的態度讓張巧兒十分無語和鬱悶,只能扭了身子把臉埋在吳氏懷裡,決定來個眼不見為淨、當齊大郎這個壞小子不存在!
而林氏和吳氏閒話了一會兒後,林氏見時候差不多了、便開口提議道:“我們也趕緊上桌吃飯去吧!那兩個大老爺們可是早早的就吃上酒了,我們可不能只讓他們享福、得搶著吃好酒好菜去!”
“林嫂子說的對,幾個孩子我看也都餓了,咱們還是趕緊出去吃飯吧!”
說話間林氏和吳氏已領著幾個孩子出了裡屋,坐到了堂屋特意支起來的八仙桌旁,兩家人把桌子圍了一圈、熱熱鬧鬧的坐在一塊兒吃飯。幾個孩子吃飯間也不忘打打鬧鬧、讓屋子裡充滿了歡聲笑語,也讓兩家大人臉上都有著止不住的笑容。
吃完飯後,因張大郎兄弟聽說齊大郎蹴鞠很是厲害,於是便提議齊大郎兄弟一起到院子裡蹴鞠玩!吳氏見齊家的院子裡掛著好幾盞大紅的燈籠,把小院子照得恍如白晝,也就沒有攔住兩個兒子、同意他們到院子裡蹴鞠玩。
張巧兒一聽說張齊兩家的小子要到院子裡蹴鞠玩,馬上就在吳氏的懷裡不安分的扭啊扭,強烈的表達了想要圍觀的意願!
張巧兒知道古代的蹴鞠、其實就是現代的足球,也知道後世的中國人雖然足球玩得不好,但蹴鞠這項活動卻在在中國流傳了兩千三百多年!據說蹴鞠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且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
張巧兒沒穿越前就是個準球迷,眼下有機會觀賞傳聞種的“旋風小子”齊大郎蹴鞠,張巧兒自然是要強烈要求圍觀了!誰讓張巧兒在古代的娛樂活動實在是少得可憐呢?
可惜吳氏才抱著張巧兒站在院子裡觀賞了一會兒,張巧兒都還沒判斷出齊大郎的技術如何,就發生了一件很烏龍的事———張巧兒一吃飽,她的生理機能就向她發出了強烈的、必須睡覺的訊號!
於是張巧兒最終還是抵抗不住生理需求,才看了一會兒就閉了眼、昏昏沉沉的睡了過去!吳氏見了只能把張巧兒抱到了裡屋,小心翼翼的把她放在了竹床上,用被子在張巧兒身邊圍了一大圈後,才出了屋重新坐到八仙桌旁。
且先不說張巧兒如何呼呼大睡,卻說齊大郎幾個小子蹴鞠了一會兒後,齊大郎的實力馬上就展現出來了———這球一到齊大郎腳上,他就能一直踢著不讓它落地,張大郎兄弟和齊二郎只能很無聊、眼巴巴的看著他,默默的在心裡阻止他趕緊把球玩落!
後來還是齊大郎自己踢膩了,才一腳把球踢給了齊二郎,齊二郎和張大郎兄弟這三個水平差不多的小子,才重新有了機會、興高采烈的玩了起來。
齊大郎見張大郎幾人才踢了幾下球就落地,水平明顯和他不在一個層次上,頓時覺得和他們一起踢球、比玩張巧兒這個玩具還要沒趣,心裡也有了那麼一絲“獨孤求敗”的惆悵……
於是齊大郎很快就驕傲的抽身不玩了,並酷酷的說了句:“我不玩了,反正你們也踢不過我。”
張大郎兄弟和齊大郎同歲,因此被齊大郎鄙視了後心裡很不痛快、幼小的心靈也深深的受到了傷害,倒是年紀較小的齊二郎沒心沒肺的答了句:“太好了!大哥不玩,我們就可以玩久一些了!”
齊二郎的話讓張大郎兄弟馬上就釋了懷,一邊嘀咕了句、說齊大郎是個怪胎,一邊興高采烈的繼續蹴鞠!因少了齊大郎,張大郎他們得球的機會果然多了不少,並且可以欺負小兩歲的齊二郎找回自信,因此張大郎兄弟很快就把對齊大郎的一點點嫉妒和不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