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每一家店鋪都爭奇鬥勝,早已在店外掛上大小、高矮、方圓、質地、圖案不一各色各式的花燈。規模比起我常在元宵節看過的燈會來,雖然還算不上很宏大,但每一盞花燈也都製作精巧奇特,令人目不暇接。
我有些猶豫,看著李夫人,“大嫂,這下可不是看燈而是看人了。”
李夫人倒是不緊不慢地回答,“放心,大嫂早有安排。”
說著她熟門熟路地領著我去了一家茶樓。
茶樓的二層正面對著街口,視角不錯,看燈會可能會別有一番趣味。
我道,“還是大嫂想得周道。”
李夫人有些自得,連聲說,“那是當然的,李家要是換存我那個粗人來管,早就一敗塗地了。”
我笑而不語。
隨著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茶樓外所有用來照明的的東西一下子全暗了下來。
李夫人小聲地說,“看,燈會要開始了。”
我聽見街上有人小聲地倒數,“三,二,一。”
剎那間,彩燈全部被點燃,五光十色,壯觀之極。
我有些感慨,“真是燈火滿市井啊。”
李夫人也應著,“我也很久沒看燈了,沒料到這次真沒有白來。一會兒的煙火也更讓人期待了。”說著,她又問我,“如是,我聽說秦淮燈會和秦淮燈綵也有‘秦淮燈綵甲天下’的美譽,依你看來,是臨江街的燈會好些,還是秦淮燈會更美些?
“各有所長吧。”我略比較了一番,“秦淮原本就華麗,燈會所以也有這樣的氣質就不足為奇了,但我沒想到的是,看似傳統的雲間竟也能有這樣熱鬧的時刻,實在不易。”
李夫人贊同道,“是啊,就和有些人一樣,看似迂腐傳統,實則卻也是一個熱心腸的人。”
我雖不知道她說得是誰,但總覺得她意味深長的語氣定有所指,一時間竟不知道如何回答。索性轉過頭,看向樓外的情境。
光影五色,煙罩塵籠。燈會使得月亮都黯然失色起來,街口被照得同白日一般明亮。
早有數十奏樂的人端坐在街邊,不等燈會進入□便開始演奏起來。燈火通明之下,有不少少女開始按耐不住,翩翩起舞起來。
街上看熱鬧的孩子們成群結隊,提著自家的燈籠四處遊耍,個個歡天喜地。
看著他們,我不由地想起自己在現代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最喜 歡'炫。書。網'的事情就是在元宵節隨著家人去城隍廟拉著兔子燈,一路走過去,接受無數沒有兔子燈孩子羨慕的眼光。於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今昔何年,我還有回去的一天嗎?
李夫人倒也是一個聰慧的人,她見我如此,有些關切地問,“如是可是想家了?”
我點點頭,“讓姐姐見笑了。”
李夫人忙道,“妹妹又拿我當外人了吧,思鄉乃是常有的事情,大嫂為何要笑你?只是妹妹,我從未聽你提到過你的家人,你從小就長在青樓,定很少見你的家人吧?”
我忙掩飾;“如是自小就孤身一人。”
李夫人見我這樣說,道,“是嫂子喚起如是的心事了。”
“沒事。”我忙否認,“如是早已習慣了一個人,只是偶爾也會想想,若是有家人在身邊,如是今日會不會不用這樣活著?”
李夫人眼睛一紅,“如是,我和李大哥就是你的家人。你若是不願回金陵,就一直在我們這住著,我與存我商量著幫你贖身。我們李家雖算不上什麼大富之家,但溫飽總是不成問題的。 到了時日,嫂子再為你尋一門好人家。”
我只覺得自己感動地說不出話來,正想開口回答,卻聽身後有個聲音遲疑地說,“零落姐?”
聲音很陌生,有些蒼老。
我回過頭一看,說話的卻是一個看上去比李夫人大一些的女子。
粗布衣服,略施裝扮,面板有些粗糙,梳著婦人髻,語氣雖柔和卻很疏遠。
等等,她叫李夫人零落姐,那定是比李夫人小些了?只是光憑樣貌看,卻是看不出來的。
我一臉狐疑地看著李夫人。等著她為我們兩人介紹。
李夫人似乎也沒想到會遇著熟人,只稍稍愣了一會兒後,隨即便熱情地說,“孺人,好 久:87book。com沒見了,今日也來看燈嗎?”
作者有話要說:加了些句子,改了些詞。。。
總覺得把張孺人的裝扮寫得像陳子龍他娘了。。。
張氏孺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