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大帳內集合,頡利可汗慷慨陳詞,大講必戰的理由和安排作戰計劃,然後環顧著帳內的人說:“我的作戰方案就是這樣的,你們還有什麼異議沒有?”
眾將因為唐軍的襲擊還沒緩過神來,頭腦裡一片混沌,想想剛才被唐軍偷襲的窩囊勁兒,真恨不得現在就去和唐軍廝殺一番,可又怕下面的軍士們銳氣已敗,不堪指揮,所以都不說話。
突利可汗出列說:“可汗!我認為現在不適合再戰。我們這回入侵中原,比以前任何一次時間都長一些,現在將士們都有了疲態,而我們的糧食供應現在也不能支援我們打持久戰,這次唐軍的偷襲又挫傷了我們的銳氣,現在在憑著氣去和他們作戰,只怕是失多餘得。何況我們進入中原又不是為了和他們奪取江山,再打下去也沒有多大的意義。”突利可汗說完,眾將都表示贊同。
頡利可汗聽完,冷靜的想一想也覺得有理,問道:“以你之見,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呢?”
突利可汗說:“唐目前並不想和我們敵對,一再表態願意和我們結親,我們何不去見秦王,向他請求和親來試探他的口風,若他願意和好,我們也好藉此退兵。等到來年我們休養好了再舉兵討伐他們,已雪今日之仇。”
頡利可汗點點頭,考慮了一下說:“好!明天你就和阿史那思摩(頡利可汗的堂叔)一同前去向李世民求和親。”
第二天,突利可汗和阿史那思摩來到李世民的軍營,一路上看到的都唐軍嚴明的軍紀。突利想起了一些關於李世民的傳說,李世民戰竇建德那一次,三天三夜沒有解甲沒有吃飯,搶據了虎牢關,為戰勝竇建德奠定了基礎,這在李世民的征戰生涯中不過是一朵很小的浪花而已。這個意志如此堅定的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以前雖見過,但那畢竟離得遠,這回就要近距離見面了,突利心中充滿了好奇。
第七章 輾轉突厥 第九節 溫彥博被俘
第九節 溫彥博被俘
經過幾道關口,他們見到了坐在帥座上等到他們的李世民,帶著不卑不亢的自信笑容看著他們,一雙眼睛銳利又富含智慧。年紀不過二十五歲的李世民,身上卻有一種超越他年齡大將風度,又揉進去一種年輕人特有的朝氣,形成了他別具一格的氣度,令來人不禁仰視。突利可汗和阿史那思摩連忙低頭相拜,並說明請求和親的來意。
李世民示意他們免禮,說:“既然可汗有誠意,我自當願意和突厥結為秦晉之好。”說完,特地騎上馬帶領突利可汗和思摩觀看軍營。突利和思摩一邊跟著李世民身後細看唐軍風貌,一邊在心裡“嘖嘖”稱歎。剛才在來路上所見到的軍紀,不過是冰山一角,這李世民治軍果然名不虛傳,集朝氣與嚴明於一身,這樣計程車兵是最難得的,這樣的軍隊是最難對付的,這樣軍隊的首領,絕不是一般的人才!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李世民的軍隊自從出道以來總能所向披靡,成為眾人心目中的戰神。突利心目中從開始見到李世民時的敬畏,轉化成敬佩,他想起李世民昨天在戰場上說的和他有香火之盟,心裡一個大膽的想法油然而生。突利可汗對李世民說:“秦王昨天說和我有香火之盟,恕我記憶不好,想不起來這件事。今天願和秦王再行香火之約,結為異姓兄弟,不知秦王殿下意下如何?”
秦王“哈哈”大笑,聲音十分爽朗,拍拍突利的肩膀說道:“我一直欣賞突厥的勇健剛猛,可汗又是突厥人中間的楚翹,今天我就在這大營內設下案爐香火,以蒼天為證,我們結為兄弟,不求同年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日死!”說完二人下馬,命人擺齊案爐香火,撮土為盟,指天為證,結拜為異姓兄弟。
突利二人回去以後,極力說服頡利可汗,沒多久退兵而去,李世民和李元吉兩兄弟也自率兵回長安。
頡利可汗回到突厥,義成公主以盛大的儀式接待了他和他統領的將士。完畢以後,私下裡,頡利可汗把戰場上的事說給義成公主聽,義成公主笑著試探道:“看來這一次,可汗真的是要和那李唐交好了?”
頡利可汗“哼”了一聲說:“那不過是權宜之計。本來這回我們在外面作戰的時間都有些太長了,天氣又不好,總是陰雨不斷,軍士們都很疲憊。那李世民既然要和,我們就暫時與他和,等到我們休養好了再去。我們作戰將士要來無影去無蹤的,讓他們無法把握。”義成公主滿意的笑了笑。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六月,頡利可汗率軍進攻靈州(今寧夏靈武南)。李淵知道後震怒,對近臣說:“突厥貪婪無厭,朕要派兵征討他們,曾經往後,給他們的書信不要再用‘書’了,都用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