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第四章 母儀天下 第四節 初試鋒芒
公元605年,隋帝楊廣改元大業,正月,赦天下,立蕭妃為皇后,廢諸州總管府,立長子晉王楊昭為皇太子。二月,下詔天下只有帝王能穿淺黃色的衣服,平民百姓不得著同樣顏色的服飾。三月下詔,楊素和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在洛陽營建東都,每月服役的工匠民夫二百萬人,大江南北的良材美石紛紛運抵洛陽,用以修建顯仁宮;廣泛蒐羅四海之內的嘉木奇卉、珍禽異獸,以裝點宮苑園林。一旦建成,遷徙洛州郭內居民及各州富商大賈數萬戶到東都居住,繁榮新都。
不久又下詔:“聽聽民眾的議論,為民生籌謀,才能審視刑政的對錯;現在要恢復舊制巡視各省了解民生。”下令開鑿大運河,命尚書右丞皇甫議,徵調河南、淮北各州的男女民工一百多萬人,開始夜以繼日地開鑿“通濟渠”——自洛陽西苑引導谷水、洛水注入黃河;再從板渚(今河南滎陽市北)引導黃河水,經滎澤(今河南鄭州市西北)注入汴河;繼而又從大梁(今河南開封市)的東面引導汴水進入泗水,最終匯入淮河。同時又徵發淮南民工十幾萬人浚通古邗溝,再從山陽(今江蘇淮安市)引淮水南下,至揚子(今江蘇揚州市南長江渡口)注入長江。至此,這條全長一千一百公里、連線黃河、淮河與長江的“通濟渠”被全線灌通。位於淮南的這最後一段造得最為壯觀。渠水寬約四十步,兩岸修築御道,遍植楊柳。從大興(長安)到江都(今江蘇揚州市),沿途建築的行宮多達四十餘所。
九天後,楊廣再命黃門侍郎王弘等人前往江南,負責製造大型龍舟及黃龍、赤艦、樓船等各種船舶數萬艘。
蕭後聽說了,對隋帝勸道:“這麼大的工程同時進行,要耗費巨大的人工物力,恐怕會影響民生的正常生活。徵用的民夫過多,會減少糧食收成,影響國力的發展。”
隋帝不以為然:“先帝受禪讓坐朝的時候,民戶不到四百萬,去年,已經超過八百九十萬戶。現在百姓是衣食都有盈餘,國家的倉庫也很豐盛。此時不趁熱做一些大工程更待何時?你看父皇,前年還好好地,說不行就不行了,人生在世不過區區幾十年,不加緊時間做事,豈不是死的時候要空留遺憾?”
蕭後說:“可是也不能太操之過急,不如一步一步的慢慢來要好一些。”
隋帝說:“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以後的計劃更為繁盛。現在壓力雖大,可這些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想成大事,就不能前怕狼後怕虎。我的理想是要做千古一帝!什麼秦皇漢武,統統的排到我身後去。”
蕭後說:“這些虛名真的很重要嗎?”
隋帝不滿的說:“這怎麼是虛名呢?這可都是實際的功業奠基起來的。現在南北的分歧大的很,相互敵對藐視,修了運河就可以便利南北貿易往來,加強雙方的聯絡,慢慢的去除南北隔閡,利於國家統一;再者,修了運河也可便於轉運物資,為戰事做準備。而營建東都是因為現在的國都位置偏西,如果東面的高句麗起兵來犯,我們這裡在準備戰鬥就晚了。在洛陽建都,可以熟悉東面的情況。這樣東西南北都被掌握中,以免我們大隋再回到分裂的狀態。沒有過人的頭腦和智慧,沒有實施的魄力,歷史是不會為你多留一筆的。”
蕭後良久不語,過了一會兒說:“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我還是害怕給民眾造成的負擔太。我小時候是在鄉間度過的,深知一戶人家少一個勞力對田間勞作會有多大的負面影響。現在這麼多浩大的工程同時舉措,不知道有多少像我舅父那樣的人家會陷入生活的困境。”
隋帝說:“那只是暫時的,如果他們明白這都是為後世子孫造福,就會理解的。”蕭後不說話了,她明白一般的人根本看不了那麼遠,他們只能體會到現在的痛苦,轉而去恨朝廷加給他們的負擔。他們不會去理解皇帝的雄心壯志,就像皇上不會去理解他們的痛苦一樣。可是皇上他決定要做什麼事的時候,她的勸解他是聽不進去的。如果她說出來,皇上更會輕視他這些目光“短淺”的子民。出生、成長在上層社會的他,永遠不能真正去體會百姓的疾苦。
楊廣雖說開鑿大運河的初衷是為了瞭解百姓疾苦,其實那只是他讀史書時對千古傳頌的明君的一種嚮往。他不明白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多大,想把幾代帝王能做出來的功業全被他一人做了,急功近利的結果往往就是功敗垂成。楊廣讀書只撿他感興趣的記住了,不感興趣的,不管那多重要,他也不放在心上。就像一個挑食的任性孩子,不管青菜對身體有多重要,就是不肯好好吃它。比如孟子說:“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