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衝殺,都採用戰車、騎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陣法,陣外四周遍設鹿角、蒺藜等物,騎兵留在最裡面。楊素拋棄這種自我保守的落後陣法,下令各軍擺開騎兵陣勢。達頭聞之大喜,立即率l0餘萬騎直撲隋軍。隋上儀同三司周羅喉看到突厥求勝心切,陣形不整,乃請令率精騎迎擊,楊素指揮大軍隨後繼進,大敗突厥,達頭可汗帶著重傷逃跑,其眾死傷不可勝數。
隋帝派遣越公楊素出靈州,行軍總管韓僧壽出慶州。太平公史萬歲出燕州,大將軍武威姚辯出河州,連合攻擊都藍。還沒有出塞,十二月,都藍為部下所殺,達頭自立為步迦可汗,他的國家大亂。長孫晟對隋帝說:“現在官軍邊境,戰勝了很多次,突厥內部出現內訌,他們的主公被殺,乘現在招降安撫,可以平定北方。請派遣染干部下分道招慰突厥其它部落。”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投降的人很多。突厥的勢力分化瓦解,各民族進一步融合。
突厥這邊的事告一段落,隋帝鬆了一口氣。冬至這天,百官照例到東宮晉見太子,喜(87book…提供下載)歡熱鬧的楊勇動用了樂隊,舉辦了一場儀式接受百官道賀。卻驚動了在深宮裡隋帝楊堅,連忙派人去檢視發生了什麼事。公公回來把情況一說,楊堅氣的直髮抖,這些年對太子的不滿一齊湧上心頭,一邊在地上來回的走著,一邊嘟囔著:“我這還沒死呢!他就等不及了?”突然停了下來,心裡一個計劃已經醞釀成熟:不行!我不能等著他來逼我退位,我一定要走到他前面去。
第二天朝堂之上,楊堅微笑著問道:“聽說因為今天冬至,這裡裡外外的官員都相約去朝謁東宮,這算是什麼禮?”
太常少卿辛亶連忙奏答:“前往東宮,只能算是道賀,不能算是‘朝謁’。”
楊堅說:“如果是道賀的話,頂多幾個人約到一起,說來就來,隨時就走,怎麼還需要東宮官吏傳令召喚,定時定點全體集合呢?而且太子身穿正式官服,陳設樂隊,坐在那裡等候百官,這樣做可以嗎?”辛亶登時低下了頭,不管再吭聲了。
楊堅隨即頒佈詔令:禮儀有等級差別,君王與臣屬才不至相互混淆。皇太子雖然居處上位,但在大義上,他仍然既是臣屬、又是兒子。可是冬至內外大員卻群往東宮朝賀,以各地特產作為貢品。這種事情不合典度,應該徹底杜絕!
隋帝心底對太子的恩寵開始減退,猜忌更加明顯了,經常派人去刺探太子動靜,又抽掉太子身邊強健的侍衛,只留下老差的,東宮裡有才能的人全部調開。太子這時才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經開始動搖了,可是他的太子之位得來的太容易,所以他不懂得該怎樣守住這個位子。那麼多種補救的方法,他選了一樣最愚蠢的一種——厭勝,就是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很快,被人抓住了把柄,隋帝知道後大怒,派楊素徹查這件事。
像審查東宮這種事,換了別人或許不敢做,因為弄不好會落下滅族的命運,可楊素他敢。楊素自小勤奮好學,而且很有膽識,甚至有幾分狂妄。一生征戰無數,幾乎未打過敗仗。最初卻是因為文采出眾而受到賞識。當年周武帝又令楊素起草詔書,楊素下筆成章,文詞華麗,周武帝帝讚揚道:“將來不愁沒有富貴。”而楊素卻回答說:“臣只怕將來富貴要來追我,我不用追富貴。”有道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把聰明用在羅列罪名上面當然也不含糊,很快的,太子的罪名已到了“不能不廢”的地步。
第三章 入主東宮 第二節 太子被廢
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九月末,楊堅從仁壽宮回來了。他對臣下說:“我剛回到京師,按說應該高興才對,可是不知為什麼總是憂心忡忡。”
眾人不敢接話,吏部尚書牛弘小心翼翼地說了一句:“臣等沒有盡到職責,才讓皇上憂心勞苦。”
楊堅開始對著東宮的臣屬發脾氣了:“仁壽宮離這裡並不遠,可我每次回來都得嚴加戒備,就像到了敵國一樣,你們說這是為什麼?!我近日因為腹洩,和衣而睡,本來想住在靠近廁所的後房,可總怕隨時會有緊急事件發生,只好搬到前殿。所有這一切,難道不是因為你們這幫人想敗壞我的國家嗎?!”說完立即下令將東宮總管(太子左庶子)唐令則及多名東宮大臣當場逮捕,交由法司審訊。隨後命楊素和姬威當眾將太子楊勇的種種過錯告白於臣眾。接著派出禁軍士兵包圍東宮,將太子和他的兒子軟禁起來,全部*成員逮捕入獄。
訊息傳到揚州,晉王正和蕭妃一起玩兒占卜遊戲,一聽說此事十分高興,對蕭妃說:“我們的大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