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這首詩,想不到這竟是一首採蓮曲,正想聽聽後面唱的什麼,船已經撐遠了,漸漸的聽不清楚了。
有幾條魚從他們的船邊繞過,水生看的技癢,把竹竿遞給青兒說:“我下去逮條魚上來。”青兒剛接過竹竿,水生已經跳入水中,濺起來的水花有一些落在了幸兒的裙子上。幸兒把自己的裙子往裡收了收,一下子想起那句“恐溼衣而斂裳”的詩,笑著想,這詩原來是這樣得來的。忽然,水生一下子從水裡鑽了出來,一手託著一條一尺多長的魚,另一隻手怕打著水面,對著青兒又是憨憨一笑,說道:“接著!”話會沒落音,已經扔出了手中的魚。青兒一隻手拿著竹篙,只能用一隻去接,沒接住,魚“啪”的掉到了船板上。那魚不甘心這樣的命運,猛的一跳,跳到了幸兒腳邊,嚇的幸兒差點兒沒給掉進水裡。還是青兒膽大,用一隻手按住了那魚。幸兒見她一隻手不方便,忙接過竹篙,青兒雙手抓魚,“噗通”把它丟進了船上一隻盛有水的木盆裡。那魚見有水,折騰的強些了,可是仍然不甘心被這樣的小環境束縛,擺著尾巴揚起了一陣水花,搞的到處都是水。水生已經趴在了船舷上,青兒和幸兒一邊穩住船,一邊把他拉了上來。
水生接過幸兒手中的竹篙又向前撐,幸兒擔心的問:“你身上的衣服這麼溼,弄病了怎麼辦?”
水生滿不在乎的說:“那有什麼?這麼大的太陽一會兒就曬乾了。”
青兒也說:“沒事兒,他們有時候還頂著雨打漁呢?”幸兒一笑。
水生對青兒說:“等會兒你們回去時把魚帶上。”
青兒說:“不用吧!拿回去你們吃。”
水生說:“我們就住湖邊上,想吃魚還不容易?你要是不好意思,下回來時把你們菜園兒裡種的黃瓜帶幾條來,我們一家都愛吃。”
青兒笑著說:“那還不容易?想吃多少有多少。”
第一章 二月生女 第十三節 佳節又重陽
到了書院,幸兒獨自上岸去了,青兒和水生坐在船上等她。進了書院,學生們在朗誦一篇新課文,先生見她來了,帶她到後面書房,讓她再換兩本書看,又問她對前面兩本書有什麼看法。幸兒說:“我也正想問先生一個問題。我覺得孔子和屈原這兩個人很不同,為什麼都得到了後世的敬仰?”
“噢!”先生習慣性的捋捋鬍子說:“你倒是說說他們有什麼不同?”
幸兒說:“孔子得不到君主的重任,就周遊列國,仍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就開館教書。他好像就沒有什麼只為自己的國家效忠念頭。屈原似乎在這些方面就執著一些,一直等著君主重新啟用自己,國滅了,他不惜以身殉國。他們的行為,那一種更值得我們後人學習呢?”
先生說:“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幸兒想了想說:“他們都執著於自己的政治理想。”
先生說:“對了,只是他們的路不同。不過孔子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不管是哪個國家的君主他都去爭取。雖然無果,他就另謀出路,用在培養後人身上。他一生都在努力,他的理想比屈原更博大寬廣,比屈原更有韌勁。屈原則比孔子經歷了更多的磨難,他比孔子細膩、深遠,更容易讓人產生心靈共鳴。他們都是很有才華又有追求的人。都應該得到後人的理解和尊重。”幸兒點頭稱是,換了兩本書向先生告辭。出了書院,看見青兒他們還在船上等著,上船和他們一起回去不提。
過了七夕,一連下了幾場雨,天氣一下子轉涼了,又經歷了幾個曬日,稻田呈現出金燦燦的畫面,若是有風襲來,便像波浪一樣起伏,彷彿在誘人收割。待到穀粒乾透,人們就開始下田收稻了,如果耽誤了,難說哪一天秋雨急至,這些稻穀就糟了殃。舅父舅母也趕著在地裡忙碌,連荻兒、葉兒也跟在後面拾穀穗。家裡一攤子事當然都落在青兒身上,幸兒雖不擅長這些家務事,也是跟在青兒後面打下手。忙完一天,一家人往往都累的話都不想多說。好不容易稻穀都收割完了,打成粒兒收了倉,又下了幾天的雨,登時覺得天涼了。
還是舅母最辛苦,別人都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她還要織布為一家人準備冬天的衣服。幸兒看了不語,回屋把臨走時張後送她的衣料拿出來給舅母說:“這些衣料我也穿不完,放時間長了還會發黴的,不如做了大家穿,放在那兒可惜了。”舅母十分喜(87book…提供下載)歡,收了衣料。
第二天幸兒又看見舅母在織布,很奇(提供下載…87book)怪,問道:“舅母,昨天那衣料那麼多,為什麼還要織布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