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2/4 頁)
定願意。
一番話在秦容華耳邊叨唸個幾次,依秦容華目前瘋想再次得寵的心態,一定會有所動搖,再適時的刺激幾下,答應的機率就更高了。
然後,再刻意截去北藩王在場的那一節訊息……
水到渠成。
特別是當天晚上,宴席散後,沈茉雲還笑眯眯地對宇文熙說:“我聽說北蕃人性情豪爽直率,今日卻與顧容華她們一起結伴而行,難為顧容華這樣嬌滴滴的女子,沒有被嚇壞吧?”
給你加深點印象,免得轉眼就忘了!
那時宇文熙的神情就有一瞬間的不愉,看得沈茉雲心中滿好奇的——到底北蕃王對宇文熙具體說了些什麼?才讓對方能有這樣的反應。
+++++++————————
那天,北蕃王不僅是好生誇耀了顧芳華的美貌,甚至在以為她是宮女的情況下,向皇帝說道:“都說中原多美女,這話果真不假。皇帝陛下,我願以十匹好馬來換這個宮女,您可願意?”
聽了這話,宇文熙還不至於當場發火,可臉色到底還是有些不痛快,至於顧芳華,則是低著頭站在一旁,半點不敢吭聲,秦容華直接就成了背景,沒人注意到。
經過解釋,明白了眼前這個美人是天朝皇帝的妃妾而不是宮女後,北蕃王很是失望,他再不熟悉中原的風俗,也知道皇帝的女人是不能隨意“交換”的,於是很遺憾地說了幾句表達惋惜之意的話後,事兒也就抹過去了。
宇文熙亦不好太糾纏,倒顯得他小氣了,於是一個忽悠,就轉到其他話題上了。
可是才過了短短十幾天,短到他還沒忘記這樁意外,事情就在宮中鬧開了,而且還越傳越離譜,將顧芳華與北蕃王私下幽會的經過說得那叫一個有板有眼。
三人成虎。
就是宇文熙知道顧芳華與北蕃王之間是真沒有任何曖味私情,可也架不住耳邊經常聽到的“戲言”。一懷疑,腦子就控制不住地浮想聯翩,貌似宮宴那天,北蕃王曾經從宴會上離席數次,而顧氏好像也在同一時間缺席了……
哪怕顧氏是儀王特地尋來獻給他的美人,可也改變不了她曾在宜春院待過的事實。曾探究過秦樓楚館的風流天子自然曉得伎院中的女子,要做些什麼事情,顧氏在伺候他之前仍是童女之身,可這並不代表沒有其他男人見過她獻藝。
要知道,現在除了北蕃王,連他的兒子都跟顧氏扯上了瓜葛。
突然間覺得他頭上那頂帽子的顏色有些不對了。
此時,沈茉雲還一臉“懊悔”地對他言道:“都怪我想得不周全,剛開始這話從秦容華那兒傳出來時,我原以為是她氣不過您這般寵著顧芳華,才出言汙衊的。一得知這事,我就把秦容華叫來訓了一頓,因是想著特地為顧芳華闢謠,便將江昭容她們一塊兒叫上了。誰知秦容華不肯認錯,還一口咬定顧芳華,呃,勾引,呃,那個誰,還有私情什麼的……恩,就是這樣,話越傳就越誇張了。”
如果是其他妃嬪說這話,說不定眾人就只當她是嫉妒之言,可是那天秦容華和顧芳華確實是與北蕃王一路同行的,作為事件發生時的近距離目擊者,秦容華所爆出來的猛料,可信度是相當高的。
宇文熙聽得很火大,敢情整個後宮(說不定大臣都風聞了)都知道了他有可能被戴綠帽,卻只瞞著他一人。法不責眾,總不能一棍棒將所有人打死,所以只能咬牙道:“將顧氏貶為庶人,關進掖庭,禁止她外出。”
直接關了當事人,不讓她在人前晃悠,過一段時間,風波自然就會淡下去了。
沈茉雲卻顯得有些猶豫,說道:“論理,這事兒我不該開口,但事關皇家聲譽……”
宇文熙頭疼了,將顧氏關起來還不成?可是這個時候把人給滅了,豈不是更坐實了事情的真實性?不對,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事。
沈茉雲“擔憂”極了,“皇上,因為秦容華那一鬧,事情已經傳開了,宮外興許都得到了風聲。若是這個時候您重罰了顧氏,不就證實了此事為真嗎?於皇上名聲實在不好。再說了,我相信秦容華只是一時氣憤隨便說說的,我記得很清楚,顧芳華一直都在宴會上伺候著,除了離席一次去更衣外,其他時間都在位兒上,不曾稍離半步。可見她與北蕃王的事情,只是他人誣衊,並無此事,皇上您也別太氣,萬一讓顧芳華知道了,說不定多難過呢。”
原來顧氏真的有離席!原本只有三分懷疑,現在已經上升到六分了。
“何必這麼麻煩,賞她一條白綾就是了。”毫無疑問,宇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