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頁)
“好!過了十五我也要回京裡去了,你多保重。”
“我不在的時候請多照顧一下園子的安全,我擔心那些壞人再打我孃的主意。”
“放心吧!就算我離開揚州也會囑咐薩福、丁大他們多加留意的。”
別了紳霆進了園來,嫣娘在正花廳裡等我。我將認義女之事講給她聽,她良久無語,只是輕輕撫著我的鐲子呆呆出神。
“孃親,你若喜 歡'炫。書。網'這鐲子就送給娘吧!”我作勢欲尋胰子將鐲子退下來。
“不!不!你戴這鐲子很好看,應該你戴,孃親不過是看看。”
“孃親在這等我可有什麼事嗎?”
“沒什麼事?只是來問問你今天和那位老先生定好了嗎?”
“定好了,初十起程。”
“這 麼 快‘炫’‘書’‘網’,眼前就到了,沁芳你非得去嗎?”她拿起帕子拭淚的動作和福晉如出一轍。
“我們不是說好了嗎?孃親你就不要再難過了,等李公子病好了,我們一起健健康康的回來,多好!”
“唉!”嫣娘嘆了口氣,轉身回去了,我知道她心裡的想法和我一樣,一起回來的機會實在太渺茫了。
餘下的四天裡,我忙著打點行李;忙著安排昇平和舒雲一年的工作日程表給鳳姨和付管家;忙著給客棧掌櫃的送錢好長期安排郭老太太的生活;忙著按照記憶默寫曲子留給樂坊排演使用,總之是忙得不可開交。
初九的夜裡,當一切行李都被送上馬車,我終於鬆了口氣,躺在床上卻怎樣也無法入睡,就像小時候學校組織郊遊的前夜一樣不能閤眼。走到書房,再次運筆揮毫“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上弦月的微光照在博古架上,地上的投影怎麼好似有點不同?是了,從廢園得來的天地會的木匣讓我藏在了櫃頂,反正也沒有睡意正好研究一下。細細的翻看名冊,在這寒冬季節不覺汗溼後背。各地區各分舵各堂口的人員記得清清楚楚,這東西要是讓官府得了去要有多少人受到牽連呢?郭吉慶和那漢子對我的莫大信任,讓我不能不摒棄私心,只想盡到責任。
靜宜園已被闖入了一次,這裡已經不再安全了,這東西我要怎樣處理才好呢?再看那名冊裡有涼州分舵的人員明細,聽烏老先生說,我們的路線就要經過此地,不如將這兩樣東西帶在行李中,到時候送還給他們,豈不了卻了一樁心事?打定主意就將名冊和木揚城放入木盒,用布包好,提回臥室塞進梳妝用品的包袱,從外面看大小就像一個鏡盒,不會引人注意的。收拾停當已是三更時分,有些倦意就沉沉睡去。
初十清早,用過早飯,烏木重老先生已在門口等候。我拜別嫣娘,帶著翠影和清音攜著李璧君坐上馬車,離開了揚州府直奔回疆而去。
第一卷《十年一覺揚州夢》已完結,敬請期待第二卷《紅旗直上天山雪》
第一章 臨淮
一離開揚州我和翠影就換上了男裝,一行四人扮做進山採藥的山客由烏木重老先生帶領著向回疆進發。為了趕在約定的正月十七之前到達蚌埠與烏老先生一起出門的回胞匯合,我們日夜兼程的趕路,四日之後到了明朝開國皇朱元璋的老家鳳陽。從鳳陽到蚌埠只要一日車程,又正遇上元燈節,烏老先生決定我們在臨淮縣城休整一日,待到十六再趕路不遲。
這老式的馬車車廂既不寬敞,輪子又是木製的,雖然走的是官道,可是道路依然顛簸,長途跋涉真是比想像中的還要痛苦。一路走來還都是些繁華之地,飲食不缺卻比在揚州時不知簡單了多少,出門在外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和翠影雖然偶感不便卻也還好,李璧君過了月初又服了藥也有些起色,只是這清音一路不是頭痛就是嘔吐,哪裡是服侍人的僮僕,整個是一個要人服侍的小祖宗了。因為照料他我和翠影也沒法好好休息,又不能責怪他,其實他也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呢!烏老先生說他是離鄉病,不服家鄉之外的水土,雖然我有些將信將疑,但一想到去回疆的路還很漫長遙遠,不知還要經歷多少艱難險阻,帶著他不但幫不上忙還要牽扯我們的精力,就決定在這僱輛車託人將他送回揚州去,好在這裡離揚州還不算遠,花費不了多少銀子。
進了臨淮縣城門,就覺得此地雖只是小小的一座縣城卻處處透著古樸大氣,臨街的建築不論是民房還是官邸觀之都有一種氣宇不凡之感,剛剛讚歎“不愧是帝王故里”就看到,沿街走來一個衣衫襤褸、彎腰躬背的老婦,手拿著一隻要飯的破缽,拄著一根木棍走到車前乞討。
“幾位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