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部分(第3/4 頁)
,雍王鬆了一口氣,統計完了獎勵與撫卹數字,西北戰事在他這裡就只剩下“預備一點突出事件的經費”這一項了。反正鹽稅已經推行全國了,這一點兒閒錢還是有的。
沒想到他二哥又給他找了一樣差使——幫忙帶孩子!
雍王松下去的那一口氣又提到了胸口憋著。
弘曈還是很有幹勁的,這一點讓他四叔頗為滿意,願意幹活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很是熱心地召集了戶部上下,給弘曈介紹:滿漢尚、滿漢左右侍郎、郎中、筆帖式、主事……一撥一撥上來。
“一時半會兒記不住也不礙的,多看幾天就記得了。我這裡有一份戶部官員名單,等會兒你拿去看。”
弘旦已經提前給過了,弘曈隱下此節,只說:“那侄兒就先謝過四叔啦。”
雍王咳嗽一聲,點點頭:“你跟我來。”他得先檢查侄子的數學水平現在到什麼樣兒了,然後才能決定怎麼帶這個侄子。老天保佑,弘曈還是識數的。雍王給弘曈先簡單介紹了戶部的內部結構,戶部人員還是很多的。還有全國賬務分為幾部分,各自的賬要怎麼算。又有,凡軍費等從哪裡撥。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教一些簡單的統計學知識給弘曈,又給他配了一把算盤。又調了好手來,給他講一講怎麼樣打算盤:“這個你不用太熟,知道怎麼算就行了,極少用得著你親自去看,不過總要知道一點。”
接著就是就是看賬本兒,弘曈很是鬱悶:“四叔,這些不能慢慢兒看麼?眼下是免賦又不是加賦。”
雍王很沒好氣地道:“你以為戶部就是看倉庫的麼?這些要是看不懂,叫底下人哄了你都不知道!”開始教,這樣記是收、這樣記是支,又要怎麼核對。
弘曈腦子挺好使,不多會兒就學會了。他四叔表示了滿意,就帶著他去處理本部事務。這其中就有“永不加賦”的後續問題,永不加賦,就是丁賦已經固定了,現在要為“攤丁入畝”作準備。
出乎弘曈意料的是,聽起來很威風的工作做起來實在枯燥得讓人想死!全國有多少土地,田分幾等,不同的田地攤入丁銀的比例有什麼樣不同;還有地區差的問題,不同省份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這裡面要怎麼處理才能顯得公正?
他唯一能提出來的見解就是:“日後若有新開出來的田地,豈不是不用攤進丁銀?萬一百姓趨利,盡開新田而拋荒舊田怎麼辦?”
雍王在認真考慮:“這倒是了。新墾田,依其豐腴程度,在當地同等土地繳多少稅,新墾田就繳多少稅。”
提出了建議性意見,弘曈就把討厭的統計學拋到了腦後,很是熱心地聽著施世綸說的:“推行新政需能吏坐鎮一方。”他也忍住了沒開口。
沒想到會議結束的時候,他四叔拋給他一大堆賬本兒:“這些你用心看看,照說戶部的賬本是不能帶回家的,你盡力在部裡多看一點兒。你既是來掌管戶部的,就不能光知道一年收了多少稅,還得知道各省各道的具體情形,不然就辦不好差使。比如蘇浙受災與蒙古受災,對國家影響就不一樣。”
弘曈傻愣愣地看著一堆賬本兒,聽他四叔說:“先看這些,看完了我再拿旁的給你。御下之術,你也不用我教,在這戶部要想幹出成績來,光會制衡還不行,還得靠手上的硬本事。”
弘曈:“……”
從此兩位四爺就在這戶部裡教學相長了。
成家的兒子都立了業,胤礽大感安慰,時時向淑嘉誇讚兒子們:“弘旦周到老練,弘晰沉著,便是弘曈也能用心辦差。”
然而在兒子面前,他又板起臉來:“你們尚需努力。學如逆水行舟,辦差也是如此。要不驕不躁,多向叔王們學習。”
兩相對比,委實令人發笑。
——————————————————————————————————————————
長泰六年下半年到長泰七年,是胤礽這些年來過得最舒服的一段時光。
新出生的小兒子彷彿給他帶來了無限的活力,也是,看到香噴噴的小嬰兒,不免想起初次做父親時候的事情,那時候他還年輕,心理也就覺得自己現在也很年輕。即使他的唇上已經蓄起了壞師爺的標誌性鬍鬚,即使他孫子都比這個小兒子還大了。
接下來的工作有許多都是準備了好長時間只等執行的,是以胤礽真的是閒了下來,然有時候跑到坤寧宮裡來看兒子女兒。
十月裡,胤礽又攜全家搬回了宮裡住。坤寧宮與乾清宮之間的這一點距離對於胤礽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這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