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所以,我們當初才下了死命令,像這種情況,只可由後方增兵,荔浦絕對不可分兵救援。”
紀羽瞳道:“可是,大首領,仕元,今日不同往時,藍曉虎在李震的手上,藍曉虎是知道荔浦和修仁有這道死命令的。李震敢如此肆無忌憚地猛攻修仁,是不是和知道這道命令有關呢?”
紀羽瞳提醒後,兩個人都遲疑,如果紀羽瞳的假設成立的話,那到底需不需要荔浦出兵救援?
他們兩個人想了想,同時望向紀羽瞳。
紀羽瞳遲疑了下,過了片刻才不自通道:“一字長蛇陣。這個陣法雖然易破,卻是在陣前較量時。現在,如果李震在荔浦埋有伏兵,一字長蛇陣恰好派得上用場。這陣催動,首尾相距較遠,猶如雞肋,穿越伏兵之地,伏兵打之,則暴露伏擊地,不打,則讓該陣透過。”
“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羽瞳便能想出這般絕妙的主意,真是令我們汗顏。仕元,看來你的那些兵法書,全都進了羽瞳的心裡了。就這麼辦,我們先解了修仁之圍,再派精兵悍將潛伏到南京周邊。”
第十三章 有意思 我很好奇這個女人(一)
更新時間2013…7…3 23:18:00 字數:1112
南京,明朝的陪都,大明帝國開國初期名為金陵,在驅逐北元,統一全國後,朱元璋封金陵為南京,開封為北京,鳳陽為中都,後定頂金陵,改金陵為京師。
然而,在朱元璋死後,他那個雄才大略的四兒子燕王朱棣造了他皇太孫朱允炆的反,一路南下,攻佔京師,在京師做了十六年皇帝。不過,朱棣在京師總是不覺安穩,總覺得朱元璋在不遠處看著他,心中不安之下,朱棣決定遷都北平,改北平為北京,京師再一次更名為南京,喚作留都,和北京一樣,設有六部。
此刻,在南京的兵部大堂上,一名文人裝扮的人正拍著大腿大笑不止。
就他那副大馬金刀不注意儀表的樣子,被人看到了,也會認為他是斯文掃地。
趙輔道:“韓大人,這有什麼好笑的?”
這名一身文臣打扮,髯須過胸的中年男子不是別人,正是紀羽瞳深深懼怕的當世之名將,韓雍。韓雍雖然文臣打扮,臉上卻是兵痞氣十足,書卷竹簡之氣反倒不如殺氣顯得濃重。
韓雍用手指彈了彈手上的紙張,道:“我笑這李震怎麼說也是領兵多年,硬生生被一名後生簡單的一招逼的自己無功而返,這才叫偷雞不成蝕把米。”
趙輔道:“一名後生?”
韓雍道:“趙大人有所不知,多年來,侯大苟之所以能夠在和我軍較量中屢屢佔據上風,那是因為他的身邊有個智囊,我們漢人。雖然這封信中沒有說明此計是誰,不過應該是出自此人之手沒錯。”
趙輔笑道:“真沒想到韓大人倒是做到了知己知彼。”
韓雍道:“讓趙大人見笑了。下官在杭州,閒來無事,便仔細研究全國現有之戰事。研究來,研究去,發現惟有大藤峽最能吸引下官的興趣,所以,下官便不務正業,天天推演。這大藤峽裡面的人和事兒,下官門兒清。”
李賢聽了,拊掌道:“看來王竑王大人目光如炬,極力向皇上推薦韓大人是萬萬沒有錯的。放眼這天下,在剿滅大藤峽反賊之事上竟似乎沒有比韓大人更胸有成竹,勝券在握的了。”
韓雍道:“這件事情上,下官就不自謙了,朝上朝下之文臣武將,下官確實有捨我其誰的自信。”
趙輔這個人很是大度,韓雍這種在其他人看來很是狂妄自我的態度,在趙輔看來,竟是難得的本質,他道:“韓大人氣吞山河之氣,連我看了都為之震撼,我真是腆居正位,還好,我多少還能做點事兒,為韓大人帶來了萬餘好男兒。”
李賢是十足十的文人範兒,雖然他也吟唱過“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等悲壯激昂的詩句,但是畢竟對“男兒自當縱橫行”的行伍之氣不能有多麼深刻的體會,見韓雍如此不客氣,本想嗆上兩句,再聽趙輔這麼一說,爭辯之心也就強壓了下去,道:“說的是呢,為了替趙大人韓大人兩隻猛虎添上雙翼,一飛沖天,這次皇上連神機營、三千營的精銳都調撥了出來。”PS:呃~今天諸葛因為有事兒,多貪了兩瓶啤酒,所以平時的最低標準沒有達到,抱歉嘍,各位親愛的書友,以後多存稿,不每天就寫那麼一點點了。
第十三章 有意思 我很好奇這個女人(二)
更新時間2013…7…4 21:23:30 字數:205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